追寻与邂逅
我看见一支红色的队伍在黑夜与黎明的不断交替中行进。这支队伍好长,走了足足百年之久。 ——题记
窗外夜色渐浓,绚烂的灯光却把城市照得通明。我读着鲁迅先生的《呐喊》,纸张翻页时发出“沙沙“的细响,若有若无的油墨香萦绕鼻尖。这一份静谧不由得让我泛起了些倦意,便闭眼想小憩一会儿。
不知过了多久,恍惚中我睁开眼,待到模糊的景象逐渐变得清明,竟发觉自己身处一间不大却齐整的书房,书桌前正是鲁迅先生在伏案写作。先生一只手夹着香烟,另一只手握着笔在纸上来回改写,烟雾笼罩中他的背影成了灰黑色,正如同萧红先生所描绘那般。我走近了想瞧瞧先生笔下的文章,见到几个醒目的黑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啊,这不是先生发表于1919年的那篇文章么。于我记忆里,这大约是五四运动前几月发表的。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青年炙热而又真实的期待,对青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因为他时常害怕,怕意志薄弱的青年被泼来的冷水,甚至秽水浇灭热情,畏缩了,所以才写下这篇文章。
我本想再仔细看看这文章,眼前的文字却突然变形、扭曲,再一眨眼,自己已站在天安门街头。还未等站定,便听见身后传来口号声“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转头,入目是黑压压一片,数千名学生正在游行。他们个个脸上都透着愤懑,口号一声比一声喊得坚定有力。看着这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我知道,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开始了。游行队伍行进到东交民巷使馆区,遭受到了政府官兵的阻碍,他们又转奔曹汝霖住宅,火烧了这卖国贼的房子。熊熊烈火映在他们眼底变成一片红光,木头灼烧的噼啪声像为他们的口号声助威。我看着他们坚毅的面庞,只觉得鼻酸眼涩,说不上来的复杂情绪中感动占了大半。
我揉了揉渐渐模糊的双眼,面前的火光已消失,环顾四周,是肮脏阴暗的监狱,以及三十二名学生。“不独立,毋宁死!”仅仅三十二名学生喊出了滔天的气势。在牢房中学生们被严加监视,不许交谈,不许走动,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受到了虐待和凌辱。他们全然不在意,甚至向狱卒宣传爱国思想。学生代表许德珩还写诗以明志:“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爱国亦千秋。”
他们在狱中的几天在我脑中几分钟便经历完了。时间越来越快,各种场景在我眼前一闪而过,大多数是充满了鲜血与硝烟的战争。我想抓住某个时刻,摸到的却只是一片虚无。南京大屠杀、黄河花园口决堤、山西九二八惨案、长沙大火、常德细菌战……我看得痛心,一行清泪挂在脸上。终于我看到国旗升起,那是1949年10月1日,无数的人民欢呼雀跃。
再一睁眼,我还在家中,不过已是深夜。我望向窗外的明月,心想,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们啊,这盛世如你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