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词汇,尤其是来自为国奋斗的希望,更令人难以忘怀。那年动荡,今日安定,正如他们所盼的,希望的曙光已照耀祖国大地。我坐在窗前,思绪流转到昔日。
那是一个被阴云笼罩的时代,是一个麻木腐朽与觉醒创新并存而互不相容的时代。有缩着双手冷眼旁观的人,还有举起旗帜与黑恶斗争的人。那时的天空是黑的,风是冷的,雨是冰的,无人看到阳光。
这时出现了那么一群人,我仿佛透过照片,看见了这群人赤诚、勇敢的心。他们渴望黎明,追逐阳光,他们想要推开窗,看见阳光正好。其中,有那么一个人,他穿着长衫,留着浓密胡子,含着烟斗,在灯下写作。他本在学医,却在看到国人的麻木后,毅然弃医从文,想通过文章来唤醒人们的良知。他,是鲁迅。也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封建束缚,从事于妇女解放运动,投身于救国之革命。“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她的决心,是她的满腔热忱,也是她对迎来曙光的期望。她,是秋瑾。还有这么一个人,他为新文化运动而奋斗,宣扬民主、科学,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进取精神。他,是李大钊……。
如此的,还有他、她,他们……无一例外的,是为国奋斗的决心与希望。他们奋斗终生,不惜献出生命,只为那乌云消散,阳光普照之时。终于,他们盼来了,1949年,国旗升起,太阳,也升起了,黎明,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看啊,那日的阳光温柔而美好。希望的温暖传遍了人们全身,也仿佛流进了我的心里。
思绪回转,我仍坐在窗前,站起身,奋力推开窗,那初升的太阳,仿佛有无尽的活力与朝气,将这大地照亮,将人心暖热。这是革命者们毕生追求的黎明,是他们渴望的“推开窗,阳光正好”。我心里不禁为之颤动:他们生在黑暗之中,却用希望点亮了夜空。
太阳逐渐开高,光辉洒在大地,将一切都染成金色,看着这景象,我不禁探出窗,沐浴着阳兴,感受着阳光,再次回溯历史,我愈加觉得阳光寄托了无数人的希望,正是因为前人的不懈奋斗,才会有我们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
每一次推开窗,我都仿佛看见阳光铺洒在革命者身上,驱散了世间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