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黄咏诗 施婉清 澳门
时间:2021-10-17 点击量:335 推荐量:0 评论数:
				

他们留下的影子是永远的光亮

他们留下的影子是永远的光亮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不久前红遍互联网的这段文案,几乎霸占了我的朋友圈。什么是光?大自然中,太阳早已给出了答案,春天温暖,夏日炎热,秋天凉爽,冬季寒冷,在一年四季里,你永远能找到光的踪迹,这是看得见,能感受到的光。后来我才明白,光亮远不止存在于自然界。   1949年刚建国时,国家百废待兴,布满大炸弹坑的稻田,炸裂的冰棱,还有一片忙碌的人影,一切都正在慢慢恢复着昔日的安康。然而,就在举国欢庆之时,战火却悄然逼近了这个新生的共和国。针对美国妄图侵略台湾和朝鲜的举动,毛泽东主席很快就下达了命令:“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而杨根思,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也从这时开始。 1950年10月,杨根思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志愿军的队伍,带领着一群由农民组成的队伍,踏上前往下碣隅里的崎岖山路。鹅毛大雪从天而降,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上的气温也越来越寒冷,甚至达到了零下三十度。志愿军们只穿了几层薄薄的棉衣,根本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很快就磨出了血,跟皮肤黏成一块,形成血痂。小高岭,海拔1071.1米,是杨根思和战友前行的目的地,山下不远处就是敌方军队一师的临时机场。 11月29日,长津湖战线爆发了。一天一夜,敌人向小山岭发起多次猛烈的冲锋。三连的志愿军们冲了上前去,抵挡凶猛的攻击。鲜血像雪一样洒落在这片净土上,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了。最后阵地上只有杨根思和炮排排长两个人。 “人在!阵地就在!” 就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刻,杨根思大吼了一声,把仅剩的炸药包抱在怀里,向敌方冲去。 他边跑边点燃了手中的炸药,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只听“轰——”的一声,人群中出现了一个火红色的蘑菇云,一团巨大的火焰瞬间点燃了周边的建筑,远远望去像是一片火海。好几个人看到自己身上烧了火,像没头苍蝇一般,手舞足蹈地拍打衣服,痛苦的哀叫着。 而杨根思呢?最终沉睡在了那片火海里。    28岁的杨根思,1950年冬,抗美援朝战场上,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群志愿军,没有优越的武器,没有温暖的抗寒棉衣,没有果腹的食物,面对皑皑白雪,面对双方作战条件的差距,依然不退缩,不放弃。 没有一个春日不会到来,漫漫长夜后,终于待到拂晓。1953年7月,交战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这场历经两年零9个月的战争结束了。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何其有幸,我能生在这江水泱泱的土地,目光所至之处,皆为华夏。七十载风云转,百年丰功伟绩。我驻足于一幅幅历史画卷,回首相望,听见一句句由衷的呐喊:“希望下一代,可以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无数的“杨根思”,无数的英雄好汉,将热血染红了边疆沙场,只为了保护我们下一代。 华夏民族的伟大精神有前人创造,更应有吾辈之青年去传承。如果说,中国近代史是硝烟弥漫的时代,那么前人的影子,就是驱散这片黑暗的光芒。他们的肉体不再,但灵魂,精神,早已化成一座座照明前方的灯塔,留下的影子,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