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初中组 0 王正军 柳军 河南
时间:2021-10-18 点击量:241 推荐量:0 评论数:
				

坚守心中信念,只顾风雨兼程

坚守心中信念,只顾风雨兼程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题记 信念像一片绿洲,它在我们陷入逆境时,重燃希望之光,信念如一盏明灯,它在我们迷失在漫漫黑夜之时,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信念似一叶扁舟,它在我们生命的那汪心海中随波逐流,摆渡灵魂,承载未来。信念是抵达理想的彼岸必须具备的因素之一,唯有坚守,才能有所收获。如果没有坚守,一切都是空谈。 坚守信念不仅仅需要一份动力,还需要一份坚持,一份勇气。它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在一线冲锋陷阵,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将屈辱的泪水融进笔端,挥笔写下鸿篇巨制的《史记》;是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是孟晚舟女士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平安回国后感言道的那句“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 谈到坚守信念,我不禁想到了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纵观苏轼的一生,坎坷不平,颠沛流离。但他始终以宽广的胸怀坦然处之,在逆境中仍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崇高信念。才华横溢的苏轼21岁时进京赶考,高中进士。欧阳修还称赞苏轼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与天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名动京城。34岁时, 苏轼因同情在新政风暴下受苦受难的百姓而反对王安石变法,从而被卷入政治的漩涡。苏轼不过区区一介书生,怎么能拂乱巨龙的鳞甲呢?苏轼与王安石狭路相逢 ,他们俩之间的冲突,也决定了苏轼一生的宦海生涯。苏轼遭到奸臣诬告,去往杭州任杭州通判。43岁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的走向那个荒凉的小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黄州,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即便遇到风风雨雨,他也泰然处之。贬官黄州后,一天夜里,月色入户,苏轼去承天寺寻张怀民一起赏月。为此他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的《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轮明月,映射出苏轼微妙而复杂的心境和达观的生活态度。五十八岁时 ,被贬至荒无人烟的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那片蛮荒之地,苏轼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在人生的低谷中自得其乐。61岁时,花甲之年的苏轼被贬至海南儋州。在海南那片蛮荒之地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九死蛮荒吾不忘,兹游奇绝慰平生。”尽管海南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垦荒种地,但他仍然在绝境中苦中作乐。苏轼的一生曲折不平,但他仍然坚守信念,坚守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芒鞋不踏利名扬,一叶轻舟寄渺茫。”他摆脱了功名利䘵的羁绊,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面对种种挫折,藐视一切世俗,坚守自己的崇高信念。 可当今,我们面临着功名利禄等物质的诱惑,许多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沉浸其中,甚至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 。曾经坚守的崇高信念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更迭慢慢消磨殆尽,最终,变成了当初我们深恶痛绝的人。坚守信念,在逆境中不失本心,或许当时是困苦失意的,但最终浮华落尽,自身会闪烁着最本真的色彩。 信念是一束光,它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光茫,驱散了无边无际的漫漫黑夜。我们应当去追寻那一束光,坚守自己心中的崇高信念。既然选择了前方,就不要畏惧前方的风雨兼程;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坚守自己的信念,无所畏惧的朝前走去,尽管前方有太多的未知,但是你只顾风雨兼程! 繁昌区第五中学 九(1)班王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