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窗,阳光正好
我的妈妈,78年生人,是沐浴在改革春风中成长起来的,是我们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她有着70后的共性,勤劳朴实,有责任感,珍惜感恩当下的同时,更愿意为了美好明天坚持不懈地努力。她也有着70后父母的普遍焦虑,尽一切可能给予我最好的物质生活,却也把我的日常一切都按照她的想法安排得“井井有条”。
妈妈常喜欢拿她的童年与我的做比较,衣食住行生活中的各类大小事件都可以作比。例如新衣服,妈妈儿时只有在生日和农历新年时才有新衣服,而我一次没穿就变小的新衣服估计不在少数;又例如坐飞机,妈妈第一次坐飞机是大学二年级,而我穿着尿不湿就已经上飞机啦。对比的内容不一样,但对比的结果却是亘古不变,妈妈“羡慕”我“锦衣玉食”的生活,更要求我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回报我所享受和拥有的一切,仿佛读好书成了我唯一努力追逐的人生梦想和奋斗目标,我只能生活在妈妈给我安排的各种网课,各类考级和做不完的书山题海中……
可是,妈妈你知道吗?你“羡慕”我,我又何尝不“羡慕”你的学生时代。虽然那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获取精神生活的快乐确实如此简单如此淳朴。那可以是春日里和小伙伴一起寻找春的踪迹,感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可以是夏日傍晚池塘边抓小蝌蚪,回想着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可以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用画笔描绘最美的秋景;还可以是冬日午后围坐一圈,天南地北地谈古论今,海阔天空地畅想未来。
妈妈常记得龙应台作家对其子安德烈曾说过,要求他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他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可是,龙应台作家同样也对安德烈说过,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所以妈妈请放下你的焦虑,给予我充分的信任,吾辈虽不曾经历物质匮乏的时代,衣食无忧温室中成长,但耳濡目染受父辈的熏陶受身边时代楷模的影响,明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的道理,不待扬鞭自奋蹄,就像《红灯记》里的小铁梅,追逐那一束光,一路努力前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来源于实践,更需要在实践中升华。推开窗,阳光正好,让我们一路追光的同时,也感受一下光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