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不计其数的美好品质,如同黑夜中的满天星辰,它们都在尽力发光,一闪一闪,照亮夜空,很快,你就会被其中一颗稳定持久的光源所吸引,它叫淡泊,淡泊是永远的光亮。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淡泊而发光,用淡泊来照亮自己,点亮生命!
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的生动写照。袁隆平为让全中国家民不受饥饿,在西方科学家和权威的双重否定下坚持专注研究,勇敢坚定挑战权威,他用14天寻找天然不育株,前前后后用近十五年时间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终于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因此得到重大改善,袁隆平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可以说中国发展成现在这么富强,袁隆平必不可少。然而,在袁隆平获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认可后却丝毫没有追名逐利,相反,他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淡泊名利。身价一万零八点九亿元的袁隆平说:“我对钱是这样看的,没有钱是不能生存的,但绝不能把钱看得太重,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且钱的来路要正,不能贪污,不能受贿。钱要该用的用,不能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在当时袁隆平的工资四千多,但他的衬衣却只有十多块。在一次逛商场,袁隆平看见十元一件的打折衬衫一次性买了十多件,他认为这样的衬衫好,下田时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赚取钱财获得专利,而是一心为人民,当有人问他一生想拥有多少资产时他说:“一个小棚,一头猪足矣”这就是一个家。我想,袁隆平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获得全中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一定与他的淡泊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淡泊名利使袁隆平在这人才辈出的世界上更加闪闪发光!
跨越时间的横轴,让我们追溯到南宋时期。南宋的杨万里清贫淡泊。他视仕宦富贵如敝履。他为官清正廉洁,为正刚正,做事敢言,不贪财物。他在做官时就准备好回家的盘缠。虽然这使他一直得不到重用,但他问心无愧,逍遥快活。这与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形成对比。杨万里在职期任满时,弃余钱万缗于不顾,一文不取地回家了。后来归乡,粗茶淡饭与妻子居住在老家,与村中农民无异。“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是徐玑对他的称赞。
再向前追溯到唐朝的李白,刘禹锡,晋的陶渊明,他们哪个不是淡泊名利,蔑视权贵的有志之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刘禹锡对名利官场的厌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使陶渊明对脱离官场的喜悦。
正是淡泊名利使文人骚客创造出多少千古名篇,受多少后人的赞颂,也正是他们自身散发出的淡泊的光照亮他们度过当时黑暗的官场社会。
反之,功利在消耗剥夺我们的自由快乐,甚至将我们带上一条黑暗的不归路。陈嘉颖在《快乐与至乐》一文中提到,功利主义将追求快乐视作人生目的,而快乐本身并不是行动的目标,它是附随和融合在行动之中的。但当下主流对于快乐更多是与财富成功捆绑在一起,似乎实现财务自由才是通向极乐之地的不二法门。但这将普通人推向了更遥远的另一段。
在这,也有一个难以置信的事例。“少年英雄”雷楚年因二零零八年汶川大地震,以一个少年之躯救下七条人命而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当时他说他自己只是一条生命但如果大家一起脱险就是用一条生命挽回很多条生命。可谁曾想过这样的英雄少年竟在二零一四年因诈骗罪再次成为大众的焦点。是什么使一个勇敢奉献的少年坠入违法的深渊?正是名利,虚荣和欲望,漫天的鲜花与掌声使雷楚年迷失了自己,他在外部社会的影响下追名逐利,放弃学业,走上邪门歪道。
虽然淡泊发光的人远远不止以上这些,邓稼先拼尽全力“逃”出美国的魔爪,回到中国,隐姓埋名,潜心研究“两弹一星”;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解放军志愿军个个不慕功名,奋力作战;疫情爆发时,在如此紧张的形势下,医护人员不贪生怕死,宁愿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这些都是淡泊名利,正是他们的淡泊充实了自己,照亮了中国!
淡泊是永远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