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就有影,影是光的轮廓,光是影的边界。光影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正如一张纸永远都有两面。在只有影的世界里,影不再是影,在只有光的世界里光也不再是光。
原始时期,虫兽横行,原始人只能在这只有影的世界里摸索前行,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直到某个晚上,一道闪电劈中了一棵大树,熊熊火焰显得那么刺眼,原始人此刻认识到何为光、何为影,文明之光在这影的世界里显露,人类的追“光”之旅也由此开始。
我们所追的“光”已不再是那照亮黑夜的光,而是战胜蒙昧的文明之光,是终结迷信的理性之光,是迎接未来的科技之光。可正如“一个事物的光亮面越大,它的阴暗面也就越大。”我们追寻文明,却发现传统的道德底线一次次被突破;我们追寻理性。却发现伪科学迷信不断增加;我们追寻科技,却发现田园牧歌的生活一去不返......
我们追寻光,想让光消灭影子,却不知光越强,影子便越深,那难道我们止步不前吗?甚至倒放历史回到原始时期吗?
不。《教父》中唐.科里昂说:“有一天世界上没有黑帮了,因为所有人都成了黑帮。”同样,若世界充满了光,那么光也不再是光。
光影既然分出,我们便应追寻光亮,我们也应接受影的存在。光亮既存在,我们一直追寻,但如夸父追日,虽然追不到,但夸父也未放弃,日以继夜的奔跑,最后死在路上。我们也应当一样,不能因为光遥远,穷尽时间也无法追到,便就地躺平,也不能因为光带来影而停止追寻。“止于至善”是追光的最好解释。
追光,要重于光而非影。光影相生,我们应认清这个事实。既追光便有影,但“若我们面向光亮,脸上便不会有阴影”。所以我们应注重我们追寻到多少光,而不是看我们身后的影子会有多长。
每个人追光也是同样的,我们中学生所追的“光”是十二年寒窗苦读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面向光,考到的是走出考场的春风得意,是往后几十载的美好人生;倘若背着光,看到的是桌上成堆的书,是十二年的汗水与泪水。若面向“光”而追逐,虽可能结果不尽人意,但其过程是人生中的美好记忆;可若背着光追逐,所留下的空是苦涩与无奈。
而在中学生苦读的影子中,光也依然存在,学习以成长的压力不断增大,内心充满了紧张与焦虑,外在的力量总是将我们裹挟,每天都不曾停下比拼和追逐,这让我们渐渐忽略了心灵的需求,忽略了世界的丰富与开放,也忽略了光。我们可以发现解出教学难题那一刻的光,发现一篇佳作最后一笔落下的光,考试分数出来时那一刻的光。注重于光,以光之明亮冲缓影之黯淡。
光影相生,但光在那,我们就要追寻,而最后的我们也将成为后来者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