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永远的光亮
“滚滚长江东逝水”,从古至今,历史上有无数的兴亡成败,其中的人物更是数不胜数,有的经过大浪淘沙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航向标,有的则被泥沙埋没而不知所踪。身为当代青年,究竟应该如何体现自我的价值呢?我认为,只有将自身与国家相结合,在为国家的奉献和担当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并立志为之奋斗。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只要坚定了志向,就总会有实现的时候。在历史中,正是一批批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铸就了共和国今日的成就,氢弹之父于敏正是其中之一。在接到国家的任务后,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他毅然隐姓埋名几十载,从原先的一无所有,到后来成功引爆氢弹仅用了数年时间,期间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试想,倘没有报效祖国的志向,他能放弃自己喜好的基础物理学,而转身投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吗?而正是因为他坚定报国志,将自己投入到国家需要的地方,才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历史上才留下了他的一串足迹。
将自身融入国家,仅仅有志向当然还不够,同样不可或缺的是勇于担当的精神。
梁启超曾说过“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身为大丈夫,不仅要知道肩上的责任,更要去担当、去履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是郑板桥心中的责任,仿佛风中响动的竹叶也在诉说着民间的疾苦,尽管只是些许州县吏,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他见民间疾苦,私自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哪怕丢了官职也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为官员就有责任让人民不饿肚子。正如老子所说“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反观那些眼中只有自身利益的人,郑板桥也在其勇于担责的作为中体现了自身价值。
将自身融入国家,更要甘于奉献、甘于付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片爱国赤诚。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统治阶级顾忌西方势力且贪图享受,大肆压榨平民,而底层的人们又甘于被奴役。原本在日本学医,有着大好前途的鲁迅放弃了自己原先的理想,毅然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只为了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使冲破铁屋的禁锢拥有更大的可能,为此他失去了医生工作的安稳与高薪,投身到为国家的奉献之中,甘愿奉献自我,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广大青年应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勇于担责,甘于奉献,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国家、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