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勝敗乃兵家常事”。可有人一敗再敗,潰不成軍,也有人卻愈挫愈勇,化蛹成蝶,經過蛻變,展翅高飛。望著我身後的腳印,我理解了那句:“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也明白過程的力量是多麼強大。
珍重過程,是保持心靈恬靜和熱情的一種途徑,不僅可以使自己對生命心存感激,對生活充滿渴望,更可以漸漸積累起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精神財富。
小時候,過程讓我懂得了恒心的意義。
大約五六歲時,我生活在無憂無慮中,也幾次下定決心想做某一件事,但往往敗多成少。最典型的就是搭積木,開始積極性挺高,可不是被其他事情吸引去,就是因不平衡出現倒塌,幾天來都沒搭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最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當父親知道後,就陪我一起搭積木。當窗外有鳥叫吸引我的注意力時,他就提醒說專注;當奶奶或母親從超市回來時,也提醒我要注意力集中。最後,我用一下午的時間,把積木最終搭成我想要的樣子。搭完之後,父親對我說:“這叫恒心,是做事的基礎,做事要珍惜和享受每一個過程。”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從此,過程就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再後來,過程讓我感受到專心帶來的喜悅。
進入小學生時代,可我還仿佛徜徉在幼稚園裡。寫作業一點也不專心,總是一會玩筆,一會看電視,思想經常開小差,作業完成非常慢,還沒有品質。班主任發在微信群的表揚名單中,總是不見我的身影。一天晚上,母親把我叫到跟前說:“我今天看著你寫作業,寫完了帶你去公園!”我一聽去公園,來了興致,在母親的看管下,十五分鐘就完成了作業,第二天也破天荒地上了“白”名單。事後,母親問我學到了什麼,我大聲回道:“專心!”。這時,過程已在我心裡生根發芽,它的力量促使我一步步成長。
現在,過程讓我明白細心的作用。
跨向初中,學習知識面擴大,難度加深。雖然我學的還不錯,但總是有馬虎的頑疾,導致總考不出高分,作業也經常丟三落四。一次期末考試後,我通過分析自己的問題,最終建立了適合自己的學習制度,馬虎病也越來越少。這一次,過程的力量讓我懂得細心。
回首往事,我發現只有在失敗的結果中分析過程,認真改正問題後才能取得成功。過程的力量有時很大,有時也很小,關鍵要看從過程中是否總結了經驗,吸取了教訓。人生是一段長長的過程,它是由無數的小事情組成的,一件事的結束意味著下一件事的開端。只有充分利用過程的力量,分析過程,最後才能攀上頂峰。
過程,是我人生中的一束光,它從小便為我照亮著前行的道路;過程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讓你披荊斬棘,也能讓你一振不厥,就看你如何看待它。而我已經學會抓住它,控制它,那你呢?
成功之前,我們會經歷無數次失敗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會領悟人生的真理。正視它,擊敗它,過程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學習,它的力量就是我們堅定追求目標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