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踏破铁鞋“”的追寻,偶遇着“不费功夫”的邂逅。难道真的是不费功夫的偶遇吗?让我想到了一直追寻很久的自由。
小学时读到这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小小的我被“自由”究竟是什么,困惑了很久。完全无法理解作者到底在想啥,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愿失去自由。于是,我开始了追寻诗中的那个自由。
上初中要求每天穿校服,我觉得不自由。每天不准玩手机,我觉得不自由。我渴望获得穿衣自由手机自由,渴望的程度有点像鱼儿渴求水,尤其是不给玩手机感觉真的像要命。放假大概就是我的续命期,所以希望可以一直放假,那个时候仿佛追寻到自由的意思。
然而一个突如起来的新冠疫情,让原本短暂的寒假变得比暑假还要长的时候,我轻易的实现了穿衣自由手机自由,每天睡到自然醒,穿着舒适的睡衣,抱着手机,真的是享受到人生重来没有体验到的自由和快乐。这样的自由没过多久,我发现开始怀念久未见面的同学和老师,开始想出去在蓝天下草地上自由畅快的撒个欢。那个时候我好像得到了一些自由但又失去了更大的一部分自由。
如果自由是用不能如期回到课堂,不能随意外出换来的,这一定不是我真正追寻的。
也许我追寻的自由是更广阔的空间是更远的距离。于是我踏上旅程,走过高山平原,甚至漂洋过海,经历着追寻着,但无论身在何处,最终都想早点回到限制我自由的家,想着家里温暖的灯光,想着喜欢唠叨说教的爸爸妈妈。
我迷茫了,真正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如果不能被我用脚步追寻到,不能用具体的条件获取到,难道它是虚幻缥缈的?
那么拥有快乐是自由吗?于是我去做一切能让我快乐的事情,呼朋唤友的一起去玩,没日没夜的上网游戏,毫无节制的享用美食.....然而快乐是身处其中的那一刻,过后是落寞空虚甚至是自责,我明白这也不是我追寻的自由。
对生活的顿悟总是在不经意中,如同邂逅。
有一次跟妈妈聊喜欢的作家,说到她在文艺女青年时期非常爱看三毛的书,刚好她房间的书架上有一本«撒哈拉的故事»,从打算随便翻翻到被深深的吸引,被带着一起踏上那片无限神秘辽阔的沙漠,不厚的一本书读完,我认识了很多撒哈拉的邻居,跟他们一起爱着笑着,甚至难受着。此时思想在无限的自由里遨游。是的,自由,第一次真正觉得这就是我一直要追寻的,它是思想里无边的草原,是脑海里任意攀越的高山大海,是内心里层层叠叠流淌着的情感。之后在阅读里获得到更多的快乐和带给我启发思索的自由时光。我想我对自由的追寻应该可以画上句号了。
国庆长假前一天晚上,被妈妈带到影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观影«长津湖»。在影院的那3个小时被战争的残酷深深的震撼,敌军飞机轰炸下横飞的肢体,极端天气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让我泪目,以前没对战争的意义思考过,生在物质极端富足的时代,觉得就应该这样。原来我们享受到的一切都是有先辈们抗下来的,就像连长说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如今,我们不用去面对战争,却也失去了很多精神,甚至经常为一点点个人情绪无病呻吟,就像我自己,为了所谓的手机自由,就把大把的时间挥霍在无聊的游戏中。
和平年代里,霸权的国家依然会向弱小的国家发动战争去掠夺资源。高科技的战争不一定充满硝烟,但依旧残酷,会让国家和人民失去富足安稳的生活,好好守护先辈们拼来的和平,大概才是对自由的正真保障!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这首诗,在这一刻我感受到这里面的责任和力量。
每一段看似无意义的追寻,都是对生活的经历和感悟,是对邂逅更好自己的一种必须阶段。确定好目标和方向,好好努力去追寻,去邂逅更有责任与担当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