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每當說起光,人們便只認為蒼穹中的那一赤輪便是永恆的光亮。或是街邊夜燈使人難眠,或是手機螢幕魅惑人心,使人們逐漸在快節奏的世界裡迷失著自我,讓人們都逐漸在燈紅酒綠的世界中失去原本屬於自己的理想。卻不知那理想才是永遠的光亮。
理想,如同火把,驅散黑暗的陰霾。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如同這句話一樣,屈原也同樣在一步步的實現著自己理想的路上,默默奮鬥著。
屈原,他所屬的地方正是日日衰落的楚國,那時的楚國,時時面對著來自秦國的威脅。因此,於國於民,埋藏在屈原心中的那救國存亡的理想,便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屈原任職左徒時,事必躬親,他逐漸得到楚懷王的信任與重用,但也因此受到朝內大夫所妒忌,屈原勢單力薄,寡不敵眾,他最終被聽信讒言的楚懷王所放逐。屈原心灰意冷,但他的理想卻從未消磨,他仍然在復興國家的這條路上實現自己的抱負。但隨著楚懷王被秦國騙入囚禁並且病死。屈原滿懷憤怒,毅然決然地跳入汨羅江中,悲壯且壯烈地殉國。
“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屈原的精神並沒有隨著他的遺骨沉入江底,而是化為一道道光,刻入楚國百姓的心中,喚起了一個又一個愛國的心。雖然楚國難逃滅亡的命運,但屈原的理想長存在每個人的心中,成為那永遠的光亮,照耀著中華大地。
理想,變成星火,推倒腐朽的高牆。
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格外熱鬧,而這種熱鬧並不是由繁華的街市產生的,而是因為英雄的就義。
戊戌六君子中的譚嗣同,他與當時愛國人士一樣心懷國家。因此他追隨康有為,希望通過變法這條路來拯救當時破敗不堪的中國。變法似乎在希望的道路上一帆風順地前進著,但卻觸犯了統治階級的利益,變法最終失敗。人走茶涼,變法的參與者也一個個慘遭殺害。在臨行前,面對死亡的恐懼,譚嗣同卻泰然自若,說出了那千古名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之後,一位英雄便就此隕落在北京。
春風永遠吹不滅野火,譚嗣同的理想早已深入了他的學生和愛國志士的心裡,而他的學生名叫楊昌濟。而楊昌濟的學生名叫毛澤東。他們揮斥方遒,用熱血燃燒著自己的青春。他們英姿颯爽,以英勇的姿態邁步向前。他們鞠躬盡瘁,盡心盡力地實現著前人的理想,只為了後人的幸福。最後,他們成功了。至此,譚嗣同和愛國志士的理想喚醒了麻木的百姓,激發了人們的思想,領導著人們推翻腐朽的統治,這不僅僅是理想,是星光熠熠,是星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燃燒了戰士的熱血,推翻了黑暗的政府,使中華大地上煥發出生機,使那個貧困潦倒的舊中國不復存在。
理想不僅僅是理想,是火炬、是星火,更是傳承。“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屈原,“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正是理想是永遠的光亮最好的佐證。不管時代的變遷和嬗變,自從他們英勇就義的那一刻,註定了他們的理想便就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裡流淌著,深入到骨髓之間,成為中國人割之不斷、揮之不去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