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之义,愈寻愈明
他的双眸随意扫过纸上的文字,却无意中被两则故事吸引,一则是普罗米修斯欲为人类造福而盗火,受尽屈辱仍坚贞不渝;一则是匡衡虽勤学但无烛,不惜凿壁以偷光。他忽然顿住了:“追光……寻火……火光之义何在?二者是否有关联?”他低头蹙眉,陷入沉思,而后决定追火光之处,以寻其奥秘。
闭目静思,脚腕被枷锁桎梏着的普罗米修斯历尽折磨,却对所受严刑淡然置之,只是注视着捧在手里的火种,眼神倔强,眸中有光……一切仿佛历历在目。他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是了!普罗米修斯代表着为人类事业殉道的理想与信念,而所盗之火,是为民求福的希冀,更是人们竭力追寻的精神力量的象征。那么凿壁偷光呢?匡衡之勤奋苦读,其实动力也在于他发愤图强的坚定意志,对目标坚定不移的决心。对他而言,书籍是理想,更是希望之光。只因奔赴自己的热爱,在追光路上便不觉得枯燥艰难。“虽所求之物不同,可他们都满怀坚定地追寻自己的‘火’与‘光’,或许这就是两者的相似之处吧”,他想。
“但这也只是他们二人眼中的光与火罢了”,他长吁一叹,仰望着窗外夜空,夜渐深,漫天璀璨点点,星与月交相辉映。“众星罗列夜明空,岩点孤灯月未沉!” 他暗暗自语道,“那星星点点,又何尝不是每一个追寻途中的我们呢?”确实,追寻就是一次次趋光,一次次奋勇向前。古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坚定不屈,朝着著成《史记》的目标步步向前;亦有范仲淹年少求学时,因家中贫困虽“划粥割齑”但坚守初心,不改其乐。今有鲁迅弃医从文,始终寻找着拯救懦弱中国的可行之路,为唤醒国人沉睡的思想而笔耕不辍;或如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保家卫国,身体残疾却从未自怨自艾,而是拖着残躯三十几年如一日带领乡亲建设家园,探索致富之路。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追寻,也一直在趋光,为自己伟大的理想奋斗着,前进着。当一切尘埃落定后再回顾,沿途荆棘中的印记终会化为成长路上的云淡风轻。当逐天光,岁岁步步如愿以偿。
“无论古今,每个人心中的光皆不同,但都有共同特征——精神标识。”他若有所思。阖上窗户,重新捧起书本,却发觉周围似有小小黑影晃动,烛光忽暗忽明。他垂首凝视着蜡烛,只见烛旁一只飞蛾来回扑着火焰,如自取灭亡,却仍反反覆覆。仔细思考一番,飞蛾扑火真的只是愚昧吗?其实不然。世人或笑它蠢笨无知,或对其抱怀垂怜,可又有多少人也像飞蛾一样次次勇闯火海,甘愿为内心追求而献身呢?心怀孤勇和执着追寻火光,向着信仰和理想在浓墨倾泻的夜色里歌舞青春,即使欲火焚身﹑遍体鳞伤,依旧矢志不渝,这便是每一只飞蛾,也是每一个我们。“此不同于‘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决,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了。”他微微一笑。对光明不懈追求,对目标永不言弃,走向生命绝唱,趋向信念之光,亦是我们所求。
“人们追求火与光,更是在追求希望与目标。火是热忱理想,光是高尚信仰,火光交织,生命的价值纷至沓来。”对于初始的疑惑,他心里有了答案。光与火,象征着自然,象征着人之所求,也象征着真善美及一切可贵之精神。人们向往火,点燃火,终成为火;追随光,靠近光,终散发光。试看今日的泱泱华夏,国富民强,纵然星霜荏苒,依旧渊博殷实如初。而吾辈之青年,更当担起重任,既要向着心之所向踊跃追梦,又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既要有“行远自迩,笃行不息”的姿态,又要有“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的坚守。秉持能吃苦,肯耐劳的态度,砥砺奋进,永葆激情,浪遏飞舟,挥斥方遒,使光与火之赞歌,声声不息,生生不息。
他豁然大悟,重新执笔,埋头在纸上奋笔疾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