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我们每天都会和许多的风景相遇,有些陌生的在渐渐的熟悉中,有些本来熟悉的却越来越陌生。四季之中,相比较而言,夏天的心情很是复杂,尤其是夜晚,心情总是有着万般感慨。有的是欢快愉悦,有的却是忧愁思念亦或是温情浪漫。两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与小伙伴们来到五桂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当晚教官告诉我们将会体验到军人独特的“浪漫”——站岗。我们疑惑地问教官为何会有这样的结论,教官回答到:“每逢佳节,兵不解甲、马不卸鞍、坚守岗位,便是军人对祖国最浪漫的表白。”
我们几个人结为一队来到指定的地点,扛着假钢枪,站着笔直的军姿,虽然不解教官所说的“浪漫”为何意,但也用心感受着。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我们早已热情不再、疲倦不堪,看见昏黄的路灯旁,除了几只不知疲倦的飞虫在挑逗着,就只有我们和被月光折射出来的影子。而身侧的影子又总会被周围经过光源的小昆虫或落叶打造出奇怪的造型,使原本就不安的内心变得更加阴森恐怖起来。那一刹那,我与同伴只感受到了站岗的不易,丝毫没有体验到浪漫的感觉,或许是我们没有军人那样的意志、那样的伟大和情怀,但我们来不及思考了,那一刻,我们只想甩掉可怕的影子,奔赴久违了的光源,获取身体和心灵上满满的安全感。可是谁曾想过刚才就是因为有月亮的微光和对“浪漫”的期盼才铸造了身侧的影子,但若是没有那影子,又有谁会为了更大的光明而去拼搏呢?
看着忽大忽小的影子,心头萦绕着的是对故乡沟沟坎坎的思念,心中升起的更是厢房青瓦上的袅袅炊烟。它是一个坐落在五桂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那里三面环山,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四季花果飘香,而且古旧建筑较多,大多数是晚清或民国初期砖瓦结构的民居房和中西合璧风格的侨房,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彼时一样。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外公到街下五巷的市亭看着他们下象棋,哼戏曲。外公曾告诉我,旧时这里是用作售卖猪肉、理发的地方,曾经也是门庭若市、客似云来啊。隔壁的学堂更是外婆以前教书的地方,书声朗朗、一位难求呢!如今,许多年过去了,大多数人选择离开这里,到县城安居乐业。曾经的市亭和学堂也变得虚位以待,静静守候着这一方土地,看着村中的岁月变迁。舅舅曾劝外公外婆与他们一起到县城去住,也好有个照应,但他们总是避而不谈,于是我就被派去了当说客。外公问我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去过的市亭,我点点头。随后外公把我带到了市亭后面的山头说:“山上有一个隐秘的山坳叫担水坑。在1945年5月,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游击队在这里与日军进行了一场英勇抗击的战斗,而我就是当中的通讯兵。”说到这里,外公已带我来到一片竹林前,只见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一地斑驳的影子,映射着那让后人难以忘怀的红色岁月。我轻轻推开眼前的竹子,看到了一座丰碑和庙宇,上面刻满了名字。我问外公:“这是牺牲了的志士吗?”外公说:“是的,由于敌众我寡,火力悬殊,多名战友都葬身于此了。”外公的眼睛逐渐湿润但又透着坚定的神情说到:“我在这支游击队成立早期便加入了其中,虽知其中凶险,但我与这些战友从不后悔,因为在我们之前有无数的微光正在照耀前方的路,我们并不孤独。我们以他们的影子为榜样,加上我们的理想和期盼,我们相信一定能护好这一方土地,让这里永远热闹繁华。” 如今他们大多数都已经不在了,来不及看这盛世之中国有多美,来不及享受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小村落是有多安宁。而我只想替他们守着这片熟悉的地方慢慢老去,替他们多看看。因为这里有老树相伴,有老友宽心,还有那抹朝阳映射出来的影子……当我每每看到这些时,都仿佛看到了他们的一样。最后,说客被说服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们都已长大。去年表哥刚毕业,怀揣着报国志的他,在“参军报国,不负韶华”的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说希望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追随着他们的影子,为了更大的“光明”挥洒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建设强大的国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外公听到这则消息亦感到十分欣慰,没想到在这七十二年后的新中国依然饱含着和他们当年一样的追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