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曹子昊 孙水银 《山东教育报》(中学生)
时间:2021-10-29 点击量:271 推荐量:0 评论数:
				

追寻与邂逅

追寻与邂逅 ——追寻红色精神,赓续家国担当 寒枝捡尽,枯苇几丛,苍山憔悴,北风喑哑,心境似乎也染上几分悲怆。为何?是因为我即将缅怀的,是那些在西风里、马背上用无数热血为我们厮杀出一片光明的先烈吗?那时的我未曾料到,正是这束光明,照亮了我懵懂尚存的双眸。 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日子里,我本着对抗战精神的向往和敬畏,来到山东临沂,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 马革裹尸孟良崮,山河犹在草木深 远远地,就看到了红色的抗战英雄雕塑。严峻、冷酷、高大,伫立在猎猎北风中,平添几分刚毅气概。我站在雕塑仰望着他们坚定的脸庞,感受着那个年代的铿锵与不屈。继续往前,两座红色的三角形建筑分立两旁,像两面旗帜相背而立,造势逼人,气势磅礴。我拾级而入,踏进了红色的精神世界。 一条红色的展廊铺展开来,这条展廊记录了过往硝烟,陈列着英雄意象,述说着铮铮精神。看着那些战士们使用过的书本、长枪、刺刀、腰带、水壶……一件件旧物仿佛还原了昔日的孟良崮战场——硝烟滚滚,流弹穿梭,战士们双眉紧锁、嘴唇干裂,青筋绽爆。他们呐喊着,冲刺着,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用血肉之躯为后面的同志筑成一面人肉防弹墙。眼看他们奋起冲锋,眼看他们勇往陷阵,眼看他们接连倒下。最终以少胜多,全歼敌军,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 鲜花拜谒将军墓,征战沙场几人回 我静默在粟裕将军墓前,将一束鲜花敬献于上。粟裕将军墓后以及两旁松林中,还埋葬着两千八百多名烈士的忠魂……两千八百块墓碑上墓碑上,没有姓名,取而代之的是一颗颗红星。他们,是无名英雄。彼时我泪盈于睫,几番嗫嚅,却又无语凝噎。 我献花、敬礼、宣誓,俯首肃立,告慰英灵。 墓两旁,伫立苍苍松柏;树行间,是座座无名墓碑。一寸山河一寸血,那些凡人身体承受的非凡苦难和爆发的惊人力量,都被折射进岁月的赞歌中。不可谓不壮烈,不可谓不英勇,不可谓不伟大。 军民鱼水红嫂情,血乳交融保家国 在沂蒙山区,还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温柔、坚强,在峥嵘岁月里喂养了革命——她们是沂蒙红嫂。 红嫂纪念馆掩映在一片村落中——那是一座乡土作家笔下的,典型的中国北方乡村。整个村庄安静、古朴,座座庭院错落有致,每个院落里都承载着一名或者数名红嫂的寄托。静静地,像等待丈夫儿女归家的女人。远处的山峦蜿蜒起伏,静默不语,日夜守护着这片红土上安息的灵魂。 家国危难之际,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前线物资紧缺,她们缝军衣,纳军鞋;粮草告急,她们烙煎饼,推小车;战士们伤重难医,她们不遗余力救伤员,曾有一个重伤的小战士因失血过多昏迷不醒,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明德嫂毅然将自己的乳汁喂进小战士的嘴里……她们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成就了“红嫂”精神,其后代也将“红嫂”精神作为沂蒙精神的一部分延续继承,从沂蒙山区推向全中国,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转瞬即逝一甲子,万千英魂无处可觅,历史长卷渐次泛黄,但沂蒙精神永垂不朽。如果说经济是国家的血肉,政治是国家的筋骨,那么民族精神则撑起了国家的脊梁。在中国革命的凛冬之际,列强铁蹄踏破我家国山河,民生多艰,永夜难明。是无数革命战士信念如磐,燃烧自己,点亮了中国暗色的天幕。他们的民族节气化作一束束光,引后辈步步追随。我们将永远铭记先辈们的浴血荣光和万世功勋,并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百年征程,英雄辈出;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值百年建党之际,吾辈定当奋楫杨帆,追随民族之光,信念之光,向新时代交出一份新的答卷! 行笔至此,已襟怀滚烫。 我向西,引北风 扛一面大旗 擦亮党的徽章 渴望着血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