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入海底,何处可追寻”?
都说世相迷离,我们常常在如烟世海中追寻而弄丢了自己,凡尘缭绕的烟火总是呛得你我不敢自由呼吸。但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我们会欣喜,因为“有美一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从古到今有不少倾城的粉黛佳人,像坠湖起涟漪的西子,赴北疆大漠的昭君,月下轻舞的貂蝉,饮酒欢颜的贵妃……世间佳人千万种,我独欣赏有侠骨柔情的女子,这些女子从不屈服不公的命运。
有幸,我邂逅了张桂梅。
这个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满族姑娘很小就遭遇了母亲离世的打击,十多岁的她跟随姐姐去到了云南支边。又因96年的一场家庭变故,让她去到丽江山区,看到了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便在这里扎下了根。
在传统思想中行军打仗是须眉男子的事,可她偏用一副铮铮铁骨,扛起了国之重任,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讲求的“侠”。当时的她放弃了进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选择了要实行分点教学的中心中学。她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工作时间为朝七晚十,第一个走进教室的是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还是她。由于课时有限,她只能找别人休息的时间帮学生辅导,因此,周末成了她工作最紧张的时候。那一具瘦弱的躯体里究竟蕴藏着多大的能量,让她坚持办学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有人曾问她为什么做这些,我想到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驻守数十载,那份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柔情,让她立下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学生发烧时,她含泪将丈夫逝世时留下的唯一纪念物赠予;学生因经济原因提出退学时,她慷慨地拿出了她的微薄收入。谁说她没家,她的家就在华坪,她的亲人就在华坪,她的爱也在华坪,即使病魔缠着她,她也靠“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样的信念坚守在岗位上。她节衣缩食,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这位“燃灯”校长用生命撑起山里的免费高中,在其侠骨的包裹下,是她满满的柔情。
滚滚红尘中,这样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女子,真真实实的存在过,她们哭过、笑过、恨过、爱过,她们把生命诠释成另外一个完美的意义,展示出了一道新的风景。时代懂得尊重她们,欣赏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心中有爱的女子存于烂漫的山花中,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她们就像是泉水凝结的,能洗涤世上一切污浊。
在一世的追寻中,能邂逅她,我之幸;在世代的追寻中,能邂逅她们,国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