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联想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影斑驳,岁月流淌,从古至今,影子常常被文人墨客所称颂,或明或暗,忽长忽短,影子的模样是神秘的,多变的,引人深思的。
人们视影子为伙伴,它是一位忠实的跟随者,一位坚定的守护者。每当我们回头看向影子时,都能清晰辨识出自己的轮廓,同时也在望向自己的生命。或是懦弱胆怯,或是坚强果敢,每一次直面影子的际遇,都是一次与自我灵魂的对话。
作为人们的伙伴,影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周国平曾在《当你学会独处》中写道:“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影子,相对于我们真实的人,它始终停留在外物上,正如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旁观者”,站在它的角度观察自我,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信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学习的道路上,前人的知识与经历对于我们而言便像是影子,荷马有言:“追逐影子的人,自己就是影子。”我们汲取、学习着前人的经验,但踩着别人的影子前行并不意味着盲目跟从,我们也应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认识,不断为心中的那束光而奋斗。终有一天,当我们创造出更大的成就,我们也能缔造出属于自己的影子。
影子,看似只有灰黑的颜色,实则也有着微妙的不同。昏黄路灯下的影子朦胧黯淡,皎洁月光下的影子则是清朗明亮的。不同的选择,将会铸就不一样的影子。
作了茧的蚕,无法看到茧壳外的世界,守在井底的蛙,无法体味苍穹的浩瀚。俄国作家契科夫的小说作品《套中人》批判了循规蹈矩,顽固僵化,恐惧变革的人们。这一类人总是被局限在自己设置的牢笼里,不敢于突破束缚,去探索广阔未知的世界。他们的影子,是懦弱的,黯淡的,绵软无力的。
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中发表文章,他写道:“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处于当时那个社会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们不甘被旧思想所禁锢,勇于跳脱出旧社会的束缚,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从昏暗走向光明。他们苦苦探寻,不屈不挠,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点染了理想与希望的时代画卷。他们的影子,是坚毅的,明亮的,铿锵有力的。
同样,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驻守原地,或是挣脱禁锢,所缔造出的影子,恰是见证了每个人的成长。
沧海一粟,我回望身后的黑暗;前路漫漫,我愿携着自己的影子,不再踽踽独行,而是踌躇满志,共赴光明。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缔造出明亮的,皎洁的,独一无二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