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学校开展“红色地标打卡”的活动,我有幸和我校政治老师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追随着她的脚步和足迹,感受历史文化,在上海繁华武康路旁的一处静悄悄的故居里,与她进行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
去参观的那天,天气算不上很好。天空里的云是灰蒙蒙的,时不时还会有些雨滴飘落。在不明亮的天光的映衬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宋庆龄女士的雕塑。它通体白色,纯洁、静谧、安宁。宋庆龄面带微笑,手捧鲜花,无一不彰显着“国母”的典雅气质。
随后,我们就前往她生前所居住的小别墅。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住所的话,我想,典雅别致应该再恰当不过。小小的复式别墅,被精心地装点,墙上的画、柔软的地毯,各种陈设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场景并不富丽堂皇,反而在一件件小小的装饰品和摆设中,默默流露着她对生活那种认真的态度。屋内的灯光并不刺眼,泛黄的灯光和老照片,让我的思绪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她生活的那个年代。纵使是“日日思君不见君”,当你走入那个小客厅,宋庆龄女士与毛泽东、周恩来坐在沙发上议事的画面就会自然而然的随着你的想象而浮现在眼前。此时此刻,过去与现在,仿佛被一根无形的丝线所牵连。
上了二楼,就是宋庆龄女士与孙中山先生的卧室、书房和浴室。其中,很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宋庆龄将自己的打字机放在了浴室里。疑问随即在我的脑海里迸发:为什么要把打字机放在浴室里呢?回家后,我上网搜索了这个问题,大多数的解释都是由于宋庆龄担心自己深夜工作会吵醒与自己同住的保姆李燕娥,只能在隔音较好的浴室里办公。夜深人静之时,她坐在狭小的浴室里,就着暗暗的灯光,看着一页一页的公文,时而思考,时而按下打字机的按键,或作回复,或是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或许就是她的生活和日常吧。
从屋内出来后,天似乎变亮了一些,后花园中的一草一木顿时有了一种“空山新雨后”的意味。在别墅周围反复踱步、细细思考、反复回味着与她这一场跨越百年的邂逅,我终于明白——宋庆龄女士原来就是那束光;那无数像宋庆龄女士一般为了新中国事业奋斗终身的人就是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某复兴的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光。而我们要追的,不就是这束光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百年党庆之际,中国共产党仍在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使这片土地欣欣向荣、繁花盛开。我想,这盛世一定如他们所愿了,而且,永远在变得更好的路上勇敢奋进。而我也将尽自己所能,踩着光的尾巴,不断追寻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