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下,奔赴山海
——以青春的自觉,唤梦想之晨光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然有人仰望星空。’哥尼斯堡下,一位老人缓缓踱步,浑浊的眼睛却紧紧注视着夜色幕布上点缀的星。
敢于改变,虽不能在泥沼之下触摸满天的繁星,却也不负韶华。
犹记梁启超先生这样写道;‘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干敢破格。’少年人为初生之犊
带着憧憬和懵懂行走在世间,自然应该敢于破格,敢于改变。《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变是一种让人完善自我的动力和途径,正如一潭死水,只有接受源源不断的活泉,才能迸发出新的生机。大学前的我们,每天在题海和游戏两端来回奔走,生活固化而平淡。而现在,有了随意可支配的时间,五彩斑斓的社团活动,我们难道还能将自己拘禁在方寸之间吗?
我们所熟知的是‘吴下阿蒙’,也正是用改变征服曾经的嘲笑,让鲁肃开口夸赞‘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改变自己,带来的不仅是自己的成长,同时也带来友情,敬重。大学之前,我们的生活充实、平淡,朴素的容颜,统一的校服,脸上挂着疲惫的微笑,手上提着永恒不变的维克多词汇。这样的我们不需要形象,成绩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如今,我们需要改变和提升,不论是外貌还是内涵,都是我们被重新审视的标准,没有人再会拿成绩对我们的未来评头论足,同时也没有人会无限包容我们犯的小错误。
作为一名青年,一位即将走出家庭、面对世界的新青年,我们无疑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此之重任虽不致‘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却也要求着我们不拘于时、放眼世界。不能满足于庸庸碌碌,享一己之平淡,而要敢于想一些豪言壮志,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成为敢做、敢当、敢拼、积极向上的青年。
物理学家王竹溪曾言;‘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人们运用这些规律的方式和作出相应设计方案,却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多是在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多想法也是以前就有的,只是限于时代而无法更深入的发展。时代在进步,许多想法才得以实现,可见科技的重要性。但不要急躁,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江水泱泱,来日方长。
我仰望星空,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仿佛是天上的人儿提着灯笼在巡视那浩瀚的太空。千百年前的人是否也同我此时一样,想要知晓夜幕下的秘密?我想是的,不然怎会有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星,怎会有‘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怎会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总有人仰望着星空!这并不是单纯的仰望,它饱含着攀登和改变。亿万星河发出的光芒绚丽夺目,少年又有何惧。即使不能满载而归,却也能揽得一点光芒,成就万丈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