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我从作业中抬起头,捏了捏酸痛的脖颈,视线向上,望见一片被框起的蓝天。
就当缓解期中复习的压力,我想,站了起来,推开窗。眼前的景象开阔起来,梧桐树的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微风裹着雨后泥土的清香吹拂到脸上。巷子口卖糖炒栗子的小店排满长队,三三两两的孩童嬉戏打闹着。忽的,一束阳光照了进来。已临近秋日尾声,一切景象开始逐渐被清冷占据,带有冬日的迹象,但不妨碍这迟来的温暖融化琐碎生活里的倦怠。
沐浴在阳光中,整个人都暖洋洋的,视野中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周老师,周老师在离我家不远的大学当老师,就住在我们小区,和包括我在内从小住在这儿的几个小孩还算熟络。
周老师先是进了街口的花店出来时带着一捧鲜花,接着她又陆续进了超市、熟食店、成衣店,最后她提着大包小包,优雅而不失风度,带着满满的烟火气。
我突然想起周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的一段话。她是教汉语言文学的,有个男生听到这个名词后便挠了挠头,一脸疑惑“学中文有什么用啊?”周老师笑了,“我在学生时代也一直被问这个问题,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们,这门课确实没用。”她顿了顿“这年头文学确实堕落了,但高贵的传统还在,一个高贵的学科,怎么可能有用呢?”她态度不卑不亢,但一点不像普通的女子,眼神带着傲气和睥睨。“法律系,经济系培养的都是应用型人才,但中文系以及她关注的问题也该是没用的。你们现在可能听不懂,但可以慢慢理解。”她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
“支配罗素一生的三种情感——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归根结底,都是遥远的,是'没用'的。'没用'就是这个学科最基础的特质,是这个学科保持高贵的方式。“她勾起嘴角“如果你们当中有人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再有人问你们,学中文有什么用?你们就可以骄傲的反问他,你是在侮辱我吗?我们学的东西就应该是没用的。我的大学教会我的,不是修车美发,不是生存的技能,是看待世界之方式,是思考问题之精神,是完善人格之塑造。我们学的,就是无用之用。”
记得当时我听完这一大段话,我只是感到震撼,但在今天,我明白了这段话的意义。当下有太多人把学习当成了“目的”本身,很多人在高考后都会把书撕了,扔了,烧了...... 因为高考结束或大学毕业等等就是这个目的的“终点”。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今天我明白了,学习从来都是为了自己而学。它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为了让以后的自己能有更多的选择,为了欣赏和感受窗外世间的美好和温暖。
这让我想起了契科夫的小说《嫁妆》,主人公居住在一所闷气乏味的小房子里,经常关着窗,而窗外就是一个辽阔苍翠的世界。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常常想象远方的诗意,却视而不见眼前咫尺的美好。
窗外是阳光灿烂,无限美好的世界。但阻碍人们沐浴于阳光下,体验美好生活的哪里是什么窗户,而是人们心中被锁上的心窗。如果带着窗内的眼光去看窗外,那么置身于哪里都不会有区别。
在此之前,我的窗外有些什么?我想应该是无数未来的梦想,彷徨和期待;是自由和理想;是诗歌与远方;是少年时代的憧憬,是无忧无虑的童年。但今天,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暂时先不去想,因为——
推开窗,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