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每天照常升起,风轻轻地从窗外拂入,吹动着书页,翻动了一页又一页。我坐在窗边,回忆着文学曾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光亮。
曾几何时,我对语文这门学科不抱什么好感,尤其是古诗和古文,晦涩而艰深,我不认为其中有何文采可言,尽管我对于学习古诗、古文的重要性十分了解,但我实在对它们没有兴趣。从前读古诗文,都是极费劲、极不情愿的。
然而后来,我对于古典文学的态度渐渐转变了,这源于一次读诗词的经历。
那是一首词,一首《浣溪沙》,宋人晏殊写的。这当中的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引发了我的好奇和思考。花是极美的,也是极芬芳的,乍一想,这花落就落了吧,来年也还会有新的花儿绽放,有什么可“无可奈何”的呢?这些疑问,使我更加迷惑了,更加不能理解这句话所表达的意义。我几乎又将回到从前对诗词的厌恶、逃避中去。
但是这次,我没有这样做,我想要知道“枯燥”的诗词为什么会让许多人拍手叫绝、回味无穷。我开始努力地探索着,我渴望讲这句话的意义挖掘出来。此刻,我将一种不知从哪里来的劲头用到了对诗词的探索之中。渐渐地,我也看出了一些门道。这句词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哀伤而忧愁的,而我隐约感觉到花是一种寄寓和象征。 那样美丽,那样芳香的事物,就这样凋零了,再美好的事物,也总有逝去的一天,且将一去不复回了,这也是为何作者那样怅然若失的原因啊!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沉静了,我认为我已经接近了那个最终的答案。我又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 更加印证了我的这个观点和想法。花的芳香与思考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在我的心中,四溢开来。我深深感受到文学照亮了我的生活。
之后在别的诗词之阅读中,我感受到了更多。读孟子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我的心中深深地为大丈夫的人格和品质所折服。读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时。我同样力争品读出其中的真谛,最终也探索出了一二。
读这些诗文的时候,感受到的也就不仅是花的芳香了。常言道“开卷有益”,在打开书本的那一刻, 诗人笔下的每一个事物都仿佛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并随着淡淡的油墨气息,弥散在我的周围。
我恍然大悟,原来光亮就在我们身边,在每天陪伴我们的课本中,在早上的朗朗读书声中,在我们所熟悉的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的心灵和精神无时不刻不浸润在中华文明之中,这种文化的魅力打动了我,以其独特的光芒让我深深沉醉其中。
风轻轻地吹,书页翻完了,厚重的底页合上的声音唤回了我的思绪。望着眼前的书本,想起来文学带给我的光亮。我不禁嘴角轻挑,浅浅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