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曾假设过这么一个场景:有一群囚徒被面对石壁绑在了山洞里。每天,都会有人举着火把在他们身后活动。但由于不能回头,他们便只能通过石壁上的影子来推断身后到底是什么。后来有一天,某个囚徒挣脱了束缚,成功走出了山洞,看到了外面的真实世界。当他再回到洞中时,他看见里面的人还在对着影子热议着……
柏拉图的用意很明显:所有人都是囚徒。我们所见到的,所津津乐道的,花费毕生时间所研究的,只不过是事物本质的影子罢了。亚里士多德研究了一辈子的科学,却总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到用力推物体,物体会动,就想当然地提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有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等,后来被证实为错误的理论。这难道是因为他愚蠢吗?非也。这是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当时的人们几乎只能通过观察影子而得出结论,错误在所难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认识逐渐提高。比如说,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知道食物放久了会腐烂。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人们看到的“影子”。此时,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联想来解释这个现象。而随着认识的深入,就知道了这是微生物所造成的。再深入探究下去,就知道了微生物的种类,结构,产生的物质等····。于是,人便走出了山洞。
当我们重回山洞,看到那群“愚昧”的人时,不免会产生优越感。他们的讨论也变得像儿戏一样。但这真的是因为我们比亚里士多德等人更善于思考吗?显然,这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一代又一代巨人的肩膀上,享受那些人类史上最伟大脑袋的红利。绳索早已挣脱,我们只需要走出去即可。同那些只能看到影子却不忘停止思想的洪流的灵魂相比,又有何高贵之处!相反,他们的求知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那么,现代人是不是真的摆脱了影子的束缚,获得自由了呢?实际上,即使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仍然非常不完整,甚至于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人类的局限性注定了山洞之外还是山洞,影子的本质只不过是另一个更接近本体的影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可能永远都只是天地间的囚徒,这就注定了我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永远在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必须谦卑地面对浩渺知识的海洋,清醒地认识到求知之路漫漫而修远。正如牛顿所说的,我们不过是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卵石或更为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对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浩瀚真理海洋却是一无所知。科学的精神就是一种探索的精神,科学的魅力在于求真的过程。我们可能永远都会囿于影子,但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光的追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将用它来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