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泛泛背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得最牢的总是是这个词——爱国。每每看到站在城市草坪中的镶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立牌,总是不由然地驻足思考:“什么是爱国?”这个问题无论放在哪个时代,总是会有一大群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行动来给我们解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爱国。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古老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关天培为了保卫国家,不顾安危,镇守虎门。即使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阵前,亲手燃炮射击。随从们哭着拉扯着他的衣袖,哀声苦求这位好将军一同撤走,但他厉声拒绝,为了祖国、为了百姓,他要坚持。最后这位爱国将领英勇就义了。在那天,同样还有一位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誓死保卫着他爱的祖国大地。他们使列强感到恐惧,他们使世界看到中国人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他们使爱国主义旗帜始终在中国的上空高高飘扬。
“吾人之主义,可大书而特书,曰‘爱国主义’”。100年前,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下,“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舍财”,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在凤阳战役中,田淑扬率部迎战,与援军一起鏖战了两个昼夜,全歼来犯之敌。他临危不惧,保住了临淮关,但他美好的青春却永远停在了27岁那年。而他的弟弟田激扬同样保家卫国,曾愤而立誓道:“杀身成仁,以敬伯荪之志!”而后他参与了被誉为“步徐公之后尘,启武昌之先声”的安庆马炮营起义,最终壮烈牺牲,年仅18岁。100年来,一代代革命烈士和中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不怕艰难困苦,甘于牺牲,“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
无论是在“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峥嵘岁月,还是各阶级踊跃改革的火热年代,无论是在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危难关头,还是在合力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高光时刻,“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总是响遏行云,“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总是激动人心。
经过百年历史洗礼,在现代,爱国主义仍发挥着凝聚全民族为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梦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心,爱国主义处处流淌。爱国从来都不是口号,而是白衣天使舍小家为大家从大江南北出发,汇聚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是快递小哥扛过风吹雨打,义不容辞在逆行中为“疫”中人送的快递和外卖;是我们芸芸众生积极响应号召、以身作则在家行长期烦闷的隔离;是各地志愿者穿上红蓝马甲奔赴一线为人民筑起防疫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把爱国这两个字在这场大考中转化成了坚定有力的行动。抗疫,是一堂生动的爱国课,使我们体会到了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爱国精神,使我们感受到了能结束这场阻击战的爱国力量的强大。
历史告诉我们,国运的兴衰浮沉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进程中,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让爱国之花遍地开放,让爱国之曲唱响九州。今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