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信仰,抑正抑暗
因为信仰,这个世界有了光明;也因为信仰,这个世界有了黑暗。信仰,是人在世上值得永远信任的,它可以让人在绝境中找到希望,拨开云雾,看见那期盼已久的光亮。
我路过菜场,转眼望去,看见了一个人正卖力地吆喝着买米,我探头去看,见到了一粒粒丰满的米粒,让我看到一个个故事,刹那间,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袁隆平是家喻户晓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出的“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温饱的问题。91岁的他在今年春天,带着他的“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与我们永远的告别了。而能让他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动力来源就是他的信仰——让人们温饱。袁隆平这一生跌宕起伏,尤其是培育杂交水稻的那段时间最为困难;那时,他经历人生的“三级跳”。
1960年是中国人不愿记起的一个年代,那时饥饿如同瘟疫般遍布全中国,袁隆平所在的地区也未能幸免。当时,袁隆平还是一个老师,由于大饥荒,学校决定关闭一段时间,在最后只给了老师们一人一个饼。袁隆平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了他的同乡——小凤,当时袁隆平看见小凤骨瘦如柴,面容苍白无血色,便询问原因,在得知小凤是因为吃不饱、吃不到而落得如此模样的,便将学校发的饼,也是他今天唯一的口粮给了小凤。次日,小凤的父亲为了感激袁隆平,便请袁隆平到他家做客,在路上,袁隆平目睹了家乡如今惨不忍睹的模样:有的人在吃树根,还有的人吃观音土……到了目的地,袁隆平享受了“美味”的一餐——煮野菜;在用餐时光,小凤不忍心看到老师吃野菜,便偷偷跑去厨房准备拿挂在房梁上的种子煮粥给老师吃,却因饿肚子而摔了下去,父亲和袁隆平赶了过去,了解原因后父亲哽咽的说:“不行,不行,这个种子是娘用生命换的,我们还要用它来续命。” 这一刻,一颗让人们温饱的信仰的种子在袁隆平的心中种下了。不久后,他在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终于与他的学生在试验田发现了有230粒谷子的“大个子”
1966至1976年时的“文革”,让袁隆平跌入了低谷。在“文革”时,许多人遭到了批判,袁隆平未能逃避,当时在县里有人在墙壁上写了大字报批判他,批判他培育的时间太长了,因此,有人去找袁隆平的麻烦去了。那帮人带上了铁锹,铲子跑到袁隆平的实验基地把他苦苦研究的“三系”法砸了,当袁隆平得知后为时已晚,实验基地已经一片狼藉,在袁隆平处于崩溃边缘之际,他的学生赶了过来,气喘吁吁的说:“我们已经把一部分不育株移到桥下去了。”他当时松了一口气,但是批判他的那帮人并未放过他。第二天晚上,袁隆平再去看桥下的不育株时,发现它们已经被人放水淹了,袁隆平当时便坐在大雨中放声大哭。他在两天内便经历了人生的两次低谷,可是,他的信仰使他继续坚持了下来。
改革开放80年代,他在海南住了下来,并在此继续研究。不久后,他的学生在野外找到了“野生不育株“,这意味着袁隆平离成功不远了。在他经过多次实验后,他将”家生不育株“与”野生不育株“杂交后,”三超稻“诞生了。“三超稻”,是袁隆平心里埋下的那颗种子在经历了风吹雨打后结出来鲜艳的、香甜的果实。
人只要有了信仰,再害怕的困难也能爬过去,请不要忘记,信仰是你摆脱迷雾的灯,它可以指引你摆脱迷雾,挣脱枷锁;反观当今社会,信仰的问题尤为突出,一些人因信错了信仰而产生歧视,甚至引发暴乱,所以,人也不要选错了信仰,从而误入歧途,但只要你即使回头,那一片黎明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