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雨声淅淅沥沥,在我的心湖漾起阵阵涟漪,我的目光抚过手中的一杆毛笔,思绪漫溯进一段金色的回忆——
幼时,我常爱欣赏外公写毛笔字。每次只见他手握笔杆,屏气凝神,臂腕翻飞,少顷,纸上便留下苍劲的笔触,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行云流水,那一份挥洒自如在我懵懂的内心刻下深深的烙印。我便带着憧憬与毛笔字结下不解之缘。
小学一年级时,一次书法展参观后,勾起了我内心对毛笔字的向往,我便缠着妈妈为我报了书法班。第一节书法课上,我心中寻思着外公的身影,手底模仿着他的动作,希望可以写出一手好字,可那只是我幻想中的一厢情愿——歪歪斜斜的笔画、晕成一团团的大大小小的墨点似乎也在挤眉弄眼地奚落着我,眼前的一切都让我蒙生退意。目光在纸端驻足,我的手臂开始僵硬,喉咙里的焦灼感一点一点上涌,很快蔓延到了我的脸庞,我不想再继续练习,甚至欲把纸张揉碎,撕之而后快。老师注意到我的变化,没有说什么,只是走过来,拿起我的笔,笔酣墨饱,游走在一尘不染的宣纸上——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绝尘而去;行笔墨迹如斗折的蛇,流转腾挪;回锋又若腾起的凤,呼之欲出。丝线一样,是连结的墨点;波涛一样,是笔尖的毫末。一捻,一抹,一提,一按,瞬时为宣纸赋予了生命,墨香萦萦。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终于一幅绮丽恢宏的手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入木三分,俊逸非凡……那一切都在一个午后的桌前凝固,氤氲在墨香中,成了隽秀,成了永恒。
须叟的静默后,老师慢慢地吐了一句:“静以修身,毛笔字是用静气滋养的,急不得的。”年少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提起笔,若有所悟地又写了下去……
渐渐地,我稍长些了,比初时的幼稚懵懂平添了几分耐心,我对毛笔字的理解从最初对字形、字体的崇拜转为了对写毛笔字时那一种气定神闲,吞吐万物的心境的向往。我对毛笔字的热爱亦加深了,我感到离不开它了,我在闲暇时练字,在心理疲倦时练,午休时练,睡觉前练。潜移默化中,我 的技法在提高,我的内心沿着墨香归于宁静。
我参赛了,我得奖了,我也能在一横一竖中凝神聚气,在一撇一捺中吞吐山河,笔归之处,皆成景象,笔力所及,若苍松立雪,遒劲有力。可我的功课也越来越繁重了,再没有时间每天去练字了,少许的闲暇让我无法像从前那样常练字,与毛笔对话,而心境似乎也因生活之快而失去了静气。我逐渐无法体会当初练字时的快乐和初心了,我似乎渐渐地把毛笔淡忘了。
毛笔青黑色的笔杆斜插在墨绿色的笔筒中,无人问津,尘灰贪婪地沿着时光的脚印附着上去……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又邂逅了静气。
月色入户,给书桌上蒙了一层轻纱。我却无暇欣赏此良辰美景,焦灼地与数学难题斗争,一时间,只觉得唇焦口燥,心中是按捺不住的焦急。手在不经意间触摸到了一个冰凉的物件,倏地一瞥,竟是那久不动用的毛笔。
月华如水,辉映在青色的毛笔上,闪烁出青白色的,虚无缥缈的光晕。那一刻,我内心突然就变得安静下来。仿佛一股抽离感,我的神思越过历史长河,在月光的滋润下,仿佛与一杆毛笔融为一体:恍惚间,我仿佛正看着李白大臂一挥,运墨于笔,矫若惊龙,口中吟,手中书,一首《将进酒》跃然纸上;目光又瞥见王勃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提笔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有纳兰性德一曲《长相思》道不尽一腔热血洒边关,明月能有几时圆的家国情……
一滴滴墨迹背后,承载的是家书封封的嘱托,流淌的是历史兴衰的愁怅,驰骋的是豪士侠客的纵情……这一杆杆毛笔,一封封家书,字字句句铭刻了祖先血液里的执著与历史的吟唱。那一刻,笔走游蛇,墨迹点点,联结时光的隧道,我似乎是用心触摸到了 “静以修身”里的“静气”,触摸到它所与饱含的封封家书里的绻绻深情与历史的回望……
往事如默片播放,惊艳起的时光金粉,如翩翩惊鸿散落在心底的每一个角落——外公,书法老师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摇曳,历史的画卷在心头铺展......我忍不住提起笔,在纸上蹁迁起来——“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