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造福人類,從太陽神阿波羅那偷了一個火種,讓人間可以使用火驅趕黑暗,卻被宙斯懲罰,遭受啄肝之苦,但他沒有後悔,而選擇了傳遞火種。而中國古代,有一位學者匡衡,他小時候家中貧困,但為了學習,就在晚上鑿穿墻壁借鄰居家的燭光讀書,捉住那一線光成為了匡衡的希望。
普羅米修斯以生命為代價給予人類希望的火種,讓人類可以傳承這團火,只要火種還能傳承下去,那麼普羅米修斯的精神也會傳承下去。火帶來了光,匡衡藉助蠟燭的微光,照亮了書卷,也照亮了他想學習的心。擁有火種就應該分享它的溫暖,看到希望的亮光就應該捉住它。
握著人類的火種的人像是德蕾莎修女,她雖然是北馬其頓人,卻投放了超過半生的心血在印度,為的只是幫助貧苦的人,全心全意地服務他人。她創立教會,為艾滋病、麻風病和結核患者提供居所,在當地不富裕的情況下,這些病人只會遭到別人的偏見與歧視;除此以外,她也會運營慈善廚房、藥房、診所、孤兒院和學校,讓當地貧困人群也可以享受基本的人權福利。她為此努力,也讓世界和平更近一步,即便德蕾莎修女已逝,她的精神卻是永恆的,受她恩惠的人接受了她的火種,就能把新的火苗繼續照亮人類。
不止匡衡,還有晉代的車胤,他小時候家境不好,父親為了維持家裡人的溫飽,沒有多餘的錢給車胤買油燈。雖然車胤是個好學的人,但是父親無法給他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本來在背詩文,忽然被一點亮光吸引,微弱的光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走近發現是螢火蟲在聚堆,聰穎的車胤用白絹袋把牠們捉起來,掛起來當一盞小吊燈就讀起書來。如此一來,只要遇到螢火蟲,車胤就會把牠們捉起來當吊燈,不浪費晚上的時間來學習,後來加上他的勤學苦練,當上了高官,不再為溫飽煩惱。螢火蟲微弱的光,成為了車胤一生中一束最耀眼的光,給予了他學習的機會和希望。
自從普羅米修斯無私把火種給人類,我們獲得了溫暖和光亮,每當我們擁有了火種,就應該把火種分享給下一個需要的人;每當我們需要火光暖融融的希望,我們就要親手捉住亮光。有火便有光,火種是人類的希望,擁有它的人應當分享給需要的人;火光照亮了黑暗,就需要別人自己去捉住亮光。其實每位有能力的人都是火種,應當無私奉獻給有需要的人。火苗的光就是一個機會,利用得好,它就能成為新的火種傳給下一個人,利用得不好,可能就會引火自焚。正如學習時期,老師就是那顆火種,教育我們就是分享火種的方法,學生想接住火種就要捉住老師的火光,學成以後,我們就能成為新的火種,繼續傳播溫暖和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