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个人在孩童时期都会被问道:“你长大了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时我的表姐会说她想成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但问到我时,我却总是红着脸说自己不知道。
后来我长大了一点,读到王小波的杂文,里面写萧伯纳的一个剧本《巴巴拉上校》:“工来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我不记得王小波对这篇剧本的评价了,但我记得他这篇杂文的结尾,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后来我就能非常自豪地红着脸说自己长大后要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小时候我是不理解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和亲戚们听到这句话后小声议论的含义的,后来我懂了,他们是把我当这富翁的儿子来看待。经此一遭,我更能深深体会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至少能不成为这些亲戚那样凭自己的脑补诬陷别人的人。
这之后我便勤勤恳恳地把明辨是非作为我的座右铭,差一点就学鲁迅先生刻“早”一样把它刻在书桌上,每每有新老师发单子的填基本信息。我都在座右铭一栏一笔一画写下“明辨是非”,我初中的一位老师对这个座右铭很感兴趣。他问我:为什么把这个成语当作座右铭?
在一群:“长风破浪……”、“乾坤未定……”等励志句子中,我的座右铭十分“鹤立鸡群”。我立马就把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倒了出来。老师听了笑得很开心,但他说的话却不像笑的那么随意。他说:“明辨是非是个形容个人品质的词,但它说的是非不仅仅是和自己有关的小事,你的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国家、世界都有许多事要你来明辨是非”。
我想到了美国发动的战争、社区的邻里纠纷、中国的防疫措施以及收容流浪猫狗的社会机构,他还说:“你光能明辨是非不够的。当你确定一件事是对是错后,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对的去支持,错的去反驳”。老师是个理科生,但我觉得他的思想内涵和文理科生无关。
这位老师成了我漫漫追寻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何其有幸,我高中也遇到了一位这样的老师,他每节课都会给我们辨析实事新闻。我觉得他是一位应该能称得上比较明辨是非的人。毕竟王小波也说过:“我无权论是非。”他都不能,何谈我,我们?
对现阶段的我来说,人生有两大乐事:一是听那位老师讲新闻;二是读王小波的杂文。当我汲取他们的思想时,便觉得在追寻路上更进一步。即使我没有邂逅“明辨是非”,但我觉得我已经邂逅了许多明辨是非的人。
“明辨是非”是辩证的。基于每个人不同的三观,有不同的理解。基于我的认知,我努力成为自己眼中或是说想要成为在这个大时代大背景下优秀青年人三观中明辨是非的人。这个时代明辨是非的人不少,但也缺。我知道这条路走的漫长,遥遥无期。我是一生也走不到头的。但我的每一步努力,都让我离它越来越近,无限的接近对于我来说已经是邂逅了。
我永远期待着邂逅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