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无数次追寻工匠的足迹。有些是亲眼所见,有些于纪录片中,还有些从文字与故事里。但无论哪次,都没给过我邂逅老陶匠时那般真切的动容。
他的店开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直面川流不息的喧嚣。可那门面却仿佛一尘不染,自带着某种素净的特色。简洁明了的“陶艺”二字与一块朴质的花瓶图案便是招牌的全部。
面对恍如另一个世界入口的大门,你是很难抵住诱惑而不走进去的。
店长是位60岁上下的老者,我迈进门槛时,他正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中的一块陶土。那黑色的眼珠蓄着朴实温和的风度,好像迷恋着理想。他抬头向我笑笑,示意我随意坐下,为我拿来陶土,又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我观察着他的动作,也有样学样的盘捏起我的这团陶土。先将手用水润湿,然后在转盘的飞旋中将手掌轻轻贴上陶土,感受着细腻的泥与手的肌理摩擦而过。那本扁平的陶土渐渐升高上来,可由于掌握不好力道,我的陶土柱呈现出坑洼曲折的样子,好像印象派的作品。再反观老师傅,他的双手稳健而熟练,上下几个滑动,一个粗细有致的杯子轮廓便悄然出现。我手忙脚乱地重新调整形状,而他也有意无意地停下了手中动作,似在等我跟上。接下来是制作粗胚形状。老师傅轻轻将手贴进杯壁内侧,又慢慢向内挤压,一层细薄均匀的陶土便像奇迹一般地拔地而起。我也想跟着做出来,可我的双手却如顽皮的小孩,一刻不停的乱动。将杯壁捏得歪七扭八。我懊恼地叹息一声,不自觉地加大力度,这下可好,那块陶土直接被我划出了一个大口子。唉,看来要从头再来了。
这时,一个厚重的声音突然从耳畔传来:“小朋友,慢慢来啊,陶艺是急不得的”。我急忙抬眼看去,只见老师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下了转盘,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他见我抬头,便用手指了指一旁的展示台。我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无比美观的陶器,那线条优美的仿佛上天创造,非语言能形容;那朴素的泥土颜色,虽是簇新,却好像已经穿过了100年。可再往下看,那景象又令我诧异。地上堆放的是数也数不清的失败品。它们或是布满裂纹,又或是形状歪扭不尽人意,我完全可以想象出他失误犯错时历久不停的痛苦心情。但我也完全可以想象,他轻轻一笑,又再取出新的陶土,继续追求心中那极致的美与艺术。也许正是这样的他才真正创造出了美,孕育了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品质,成为了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如此想着,我又重新拾起勇气与耐心来了,回忆着老师傅的步骤,细心谨慎的造型,加工……终于,我成功做出了一个完整的陶杯。它确实称不上完美,由于心中所感的那些精神,又觉得它代表了某种不平凡的意义。
临走时,我回头望他,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花白的头顶上,那模样尊贵又从容,没有任何其他事情可以获得他的瞩目,整个小店、整条街道,以至整个世界都沐浴在寂静的光耀中,我知道那独属于工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