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很乱,我在一片嘈杂声中看着紧闭的窗户,本该放满书的桌子上堆满了未知,以至于我看得见黑板,却看不清未来。
刚步入初中,繁杂的琐事充斥着我的生活,每天都忙得手足无措。历史、语文要背,数学要刷题,生物也要做实验。一股股无形的压力总在催促我快一些前行。在某个瞬间,突然觉得很累,不是因为某一件事,而是日积月累,逐渐变成了一座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临近半期考试,谁不累啊!不是厌学,就是有些烦闷,真想打开窗户对着窗外大声呐喊,宣泄心中积压已久的沉闷,可眼前依然还是那扇积满灰的窗户,紧闭着,沉默着……我迟疑了,退缩了,我惧怕外面那冰凉的雨水和狂暴的闪电,更不敢伸手去打开那未知的世界。
未来是什么?
未来对我来说,太过透明化了,以至于虚无缥缈。小学时,语文老师曾问过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未来是什么?”同学们都说,未来是海子的那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是幸福,是前程似锦。我虽也随声附和,可对未来,我却总是一片茫然。
所以,未来到底是什么?
面前仍是那扇尘封的窗,泛灰的玻璃模糊了外面的景象,沉重地扣住了光。
在同学们的诵读声中,我翻开了语文书。在书里,我看见了光芒。司马迁被好友李陵牵连入狱,含冤蒙垢十几年,受尽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却能忍辱负重,写出流芳百世的《史记》。
在司马迁身上,我看见了坚持之光。
在东汉,有个叫杨震的官员举荐王密为官,自己却放弃了升职。王密半夜密访,奉上黄金十两。面对钱财,杨震却没有收下。王密道:“暮夜无人知。”杨震愤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在杨震身上,我看见了慎独之光。
周恩来在小时候写字很丑,便每天练习一百个大字。有一次,周恩来随母亲去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经深夜了,但他仍要练一百个大字再休息。
在周恩来身上,我看见了勤奋之光。
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就在那一瞬间被某种意念所唤醒。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将要创造的地方。
坐在教室,听着同学们的郎朗读书声,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一直紧闭的那扇窗,堆积的灰尘在空中乱舞,窗外,一束暖暖的光照进了我的心底,不偏不倚,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