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愛國?愛國就是曹植筆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慷慨赴義的精神;是文天祥筆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竭智盡忠‘是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潔情操。愛國,這個此無論何時何地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
你問我什麽是愛國?在我看來,愛國就是在國家有難的時候,忘記個人的利益,抛卻兒女情長,爲了國家把自己燃燒成一團火,一束光,哪怕終成灰燼。周恩來曾説過:“如果自己死後,就把自己的骨灰撒進大海,決不佔中國一寸地方。”中國歷史五千多年之久,就曾出現過許多這樣的愛國人士,猶如天上的繁星,照耀我們。他們分別是清朝中期的林則徐,明末清初的鄭成功,晚清的左宗棠……
什麽是愛國?愛國就是在國難當前関天培義無反顧的挺身而出,不畏懼敵人,最後戰死沙場,馬革裹尸。
1841年的二月初六,英國聯軍對虎門發起了攻擊,由於突然的襲擊,関天培決定親自指揮,儘管守在虎門的人數少於敵人,面對英軍的猛烈進攻,他們卻仍死守在陣地,関天培等人明知這場戰爭很難勝利,但爲了全中國的人民,決定捨生取義,以戰死沙場回報國家,最後壯烈殉國,馬革裹尸。在這場戰爭中,関天培願以戰死沙場來回報國家,是因爲他慿藉著他的一顆愛國之心,以及百姓對他的支持。
什麽是愛國?愛國就是楊靖宇即使在糧食不足的時候,也寧死不降。
1940年初,他被日軍圍困,已經身負重傷,連樹皮都啃不動了,只能靠吃衣服裏的棉花和冰雪充飢。日軍見他寧死不降,便下令亂放槍,年僅35嵗的楊靖宇壯烈犧牲。他死後,日軍解剖他的遺體,他的胃裏一粒糧食都沒有,日軍很疑惑,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沒吃過糧食,是怎麽與他們鬥爭,他們可能不知道,支撐著楊靖宇的是只有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過往的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曾是災難深重的民族,五千多年以來,中國有著無數個内憂外患,但能換來今天的生活,都是因爲先輩們付出了多少心血,留了多少的血換來的,但仍屹立不倒,才能成就今天這個輝煌無比的中國。正是因爲我們體内有著炎黃子孫的血脈,有著那股傲立不倒的精神。因爲哪裏有黑暗,哪裏就會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