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星辰 心揣明灯
小时候不懂事,莫名地对黑暗有一种特殊的恐惧感,以为它会像一个巨大的深渊将我天旋地转地吞没,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请求父亲给我开着灯直到我入睡,因为觉得有光照耀的卧室,才是我温暖、安全的庇护所。
长大后,我喜欢仰望星空,将目光像天文望远镜一样去追寻那遥远而又广阔的宇宙,那些星体将我深深地吸引。一颗恒星一秒钟发出的光和热就能提供整个地球十几甚至上百年的能量。惊叹的同时,我不仅在想,至因为在黑暗中我们方能去追寻万千星辰啊。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将蒙昧打碎,黑暗不再令人恐惧,科技发展亦如星辰般光明耀眼,我们得以更加强大。
因为头顶的光,人们才点燃了内心的光,才心生信念。
有时候信念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它和目标不一样。如果我提交这篇征文是目标,那我为此不断琢磨、修改、完善,就有点信念的意思了。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目标很难称得上是理想之光,它们无非就像摆在面前的一块蛋糕,只要你向前一步就能用它来饱腹,理想应该是人生乃至社会的大目标,需要我们用信念、用勇气、用意志去调动身心中最大的潜能,也许才有希望去摘取那颗珍贵的美丽钻石。我们在星光下抬头仰望之时,只是发现与探索的开端。所以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读小学时我就按着“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这样理想化的学习轨迹规划着我的学习生活。后来却机缘巧合地进了现在的初中,偏差较大。眼前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但我的理想却一直没有变——将来还是要去读一个好大学,学有所成后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大用的人。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理想不能儿戏般变化,需要用坚定的信念去支撑,而人在成长中的一些小目标却是可以调整的,只要它不影响我的理想,调调它又何妨?
平凡之人与不凡之人都有各自的理想和信念,都在不断为之努力着;不是看谁曾经笑过,而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一个关于“时间性”的有趣观点:人是着眼“未来”,立足“现在”,思考“过去”的。按他的说法,人往往是小时候脑袋里天马行空做着高远的梦,长大后,却总是陷在“现在”中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平庸空乏的人。确实,很多人都想为一定的目标来确定志向,干出名堂:学生想上名校,科学家想拿诺贝尔奖,商人想称霸国际,军人又想当将军,但为什么常常有人最后摘不到那枚甜果?所谓理想,难道只是人生赛道中途的一个笑点?我想,海德格尔的箭之所以射中了一些人的软肋,原因就在于他们开始时或者也确有远大理想,也知道持之以恒信念的重要,可是或被困难挫折所吓退,或被利欲熏心所诱惑,结果便放弃初心,不能贯彻到底。不然,嘉兴南湖红船启航后怎么会有人成为人民领袖、有人成为逃兵叛徒呢?
我们生活在不平凡的岁月里,祖国的强盛和青春的力量给了我们仰望星空“造梦”和“追梦”的舞台,每一道从身边穿过的光我们都应该用生命去感受:有时可能热情似火,有时可能柔情如水……把人生看作一次漫游,将信念融入漫天星斗,时时都有应接不暇的美景,分分都有令人沉醉的星光,每个人都可以在生命的探索中成长。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感叹道:“我有群星在头上,唉,但是我屋里的小灯却没有点亮。”我想屋里的小灯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灯”呀,点亮“心灯”,就能去匹配头上群星的光芒!让我们去追寻那道神圣之光吧,我们的生命会因心灵高尚而充满光明!请相信,理想的星辰闪耀在每个人的头顶,从未离开过,关键是你的心灯是否已经点亮!
星辰在期待。
世界在期待。
我不再畏惧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