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我的心情如同天气一般燥热,揣着许多心事,捻着一株狗尾巴草来到了一个院落。泛黄的摇椅上是我最敬重的太奶奶,她闭着双眼,似乎是睡着了,我静悄悄地在她身旁的门槛上坐下。
“孩子,有心事啊”,我一愣,“太奶奶,你怎么知道......”
太奶奶转过头来,眼神里透着光,像是能一眼看穿我的内心。她知道我坐在这门槛上就是想听故事了,这么多年已经成了我们二人之间的小默契。风轻轻地吹,故事一个字一个字地跳进我的心里。
......
深夜,无数人沉入梦境,等待着一轮红日升起。却不知,寂寥的夜幕下早已硝烟弥漫,伴随着一声枪响,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那一声,惊醒了城中百姓,虽然不是第一次经历战争,但内心还是有数不尽的惊慌,当下也来不及收拾,只抓了几件家中细软,带着妻儿长辈逃往城外。离家数里,要找到栖身之所谈何容易,在那个自身难保的年代,很难有人会再收留那些逃难的人。更有在逃亡路上不幸丧命的老百姓,那个眉眼清澈的孩子,那个在炕上嗷嗷待哺的婴儿,都成了贼寇的刀下亡魂,可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更别说他们面对的是拿着兵器的敌人。
“姐姐!母亲!不要...不要......”床上的女孩额间布满了细汗,嘴微微张开,好像说了什么,却没有任何声音。她显然是陷入了梦魇,她猛然睁开双眼,喘着气,微微颤动的肩膀显示了她的不平静。過去這麼多年了,那一天的场景没有随时间而消散,反而是越来越清晰。女孩拿起一个相框,用手轻轻摩挲着,那是一张全家福,有笑盈盈牵着她的父母,还有她的哥哥姐姐。看着这张照片,思绪渐渐飘远。她的父亲是战争前线的士兵,哥哥也随父亲在前线杀敌,临走前没有过多的叮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去再无音信。
那年她才八岁,战火烧到了省城,本以为村子里会更安全,于是女孩一家搬到表亲家暂住。可没想到,敌军还是没有放过这个村落,恰巧那日她贪玩,躲在了染缸才没有被发现。她什么都做不了,尽管内心悲痛万分,她只能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嘴。战事不断,母亲曾数次告诉她和姐姐,若是敌军来犯,只管保护自己,隐藏好自己。她等啊等,终于等到外面没了动静,她才敢从染缸里爬出来,遍地的鲜血、倒在地上的母亲和姐姐还有表亲一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起来。
战火纷飞,亲人逝世。她不知道她还可以去哪里,父亲与哥哥生死未卜,她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才能找到他们,这一刻,她的世界是黯淡无光的。她下定决心要找到哥哥与父亲,那是她的世界里最后的光。地球之所以是圆的,也许是想让那些走散或迷路的人能够重新相遇吧。为了找到父亲与哥哥,她避开敌人所走的大道,一路乞讨,好在路人看她不过是个可怜的孩子,给了她一些吃食与水。
听到她要去前线找人,却没人伸出援手,毕竟非亲非故,没人愿意去那么一个危险的地方。这也令人不禁感叹,在那个难以动情的战争年代,连同情之心也难觅了。后来,她恰好偶遇了一位父亲的战友,如愿地来到了近前线的一座小房子里,她按捺住了激动的心,但发红的眼眶和颤抖的双手早就出卖了她。
她看到这里的士兵,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谁也不愿打仗,但当敌人来袭,也没有人会退缩,那是作为军人的使命,因为他们是边界的城墙,是所有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光。父亲的战友拿给她一副望远镜,他也很可怜这个小姑娘,“喏,你看那里,那就是你的父亲和......”,哥哥二字还没出口,就见一颗炸弹落在父兄所在的位置上,顷刻间,尘土飞扬,连带着姑娘的最后一点希望也在空中消散了。她哭着喊着瘫在地上,她不相信,不相信父亲与哥哥就这样倒下了。
“我...我要去亲眼看看!”父亲的战友自然是拦住了她,经历了那么多次战争,他知道他们已经永远地合上了双眼。他的眼眶也红红的,前不久还在互相打趣的人,现在却被炸得灰飞烟灭。他的眼前似乎出現了刚入伍那天,姑娘的父亲拉着他的手笑着對他说的情形:“孩子,看你和我儿子差不多大,知道你们有满腔的热血。但那些埋子弹啊什么的事就让叔来吧,叔老啦,伤着了也没事。你们还有光明的未来,可千万别落下什么伤病啊!”后来,遇到危险的任务,他真的没有让年轻的士兵去做,反而是自己冲在第一个。父亲的战友是孤儿,从来没有受到这样的关怀,一声声的嘱咐敲打在他的心上,又像听到他在休息打盹时呢喃着他的家人,只盼有朝一日能够重逢。
走散的人的确重逢了,却又在相认之前永别。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刻化为乌有。在这个世上再也没有可牵挂的人了,她双目空洞,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父亲的战友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因为他连自己都安慰不了,历尽千辛万苦却亲眼看到亲人死在自己眼前,这样的滋味谁都不好受吧。他刚想拉起小姑娘,就见她承受不住打击,昏了过去。
由于亲人相继离世的打击,再加上长时间没有吃什么有营养的食物,为了能早点找到父亲与哥哥,她几乎每天都在赶路,鞋子磨破了,双脚也磨破了,所以她在军医院躺了大半个月后,才能出院。在她住院期间,军队连战连捷,敌人投降了,国内的部队也要修生养息,战事就此告一段落。其实双方军力悬殊,他们都是凭着一股视死如归的信念击退敌人。她躺在病床上,窗外升起一簇簇庆祝胜利的烟花,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际,在她的眼底映出父母的笑容。
父亲的战友将装着她父亲还有哥哥的遗物的盒子给了她,盒子里是一张照片和一封信。她失声痛哭,医生说她心中过于悲痛,得了失语症,也许再也无法开口说话了。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瞬间成熟了不少,变得更安静内敛,她紧紧捏着那张照片,无声地说:“我再也没有家了。”
父亲的战友静静的站在一旁,躇踌了一下,开口说道:“你别太难过了,他们会变成天上的星星保佑你的,我是个孤儿,没有亲人,以后我就是你的哥哥了,可以吗?”毕竟是八岁的小孩子,还没法独立生活,而且他和她哥哥是好兄弟,早就把小姑娘当作是自己的亲妹妹了。她点点头,用手语表达了对新哥哥的感谢,在她心里,她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亲哥哥了。无论如何,也算是找到了亲人,哥哥在她那黯淡无光的世界点了一盏灯,从此不再是孤单一人。
随着战事结束,国内暂时太平,直到新中国成立,她随着哥哥回到原先的家里。回忆至此结束,她推开窗,万家灯火贺新年,天边是绚烂的烟花,一如当年战争胜利,照得她满目星河。看着繁华的城市和无数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闪烁的霓虹灯让她看不清天上的星星,“回来看看吧,看看这世上的落日长河、孤烟大漠和湖泊月色。你们所保护的国家和人民,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她压下心中对家人的思念,敌军已退,大仇得报,但她永远不会忘记八岁那年所经历过的一切。
长大后,她矢志不渝地投身科研,一直追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信念,不停地研究新的技术,有时碰到技术难关,几日几夜不眠不休。曾有人质疑她一个女孩子,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面对质疑,她也未曾退缩,她用行动证明,她做得到,甚至比一些男生做得更好。正是有了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后来,“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祖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无数人日日夜夜的研究成果,也是中国越来越强大的象征。它带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邂逅那一片辽阔的星河。“东方红一号”与行星、太阳相伴,围绕着地球执行它所肩负的任务。
旭日初升,一阵微风拂过桌面的纸,“我不能自诩洞明世事。从过去到今天,我一直是一个寻觅者,但我已不再追求于星辰和书本之间,而是开始聆听自己血液的簌簌低语”,字里行间流露出思想的升华和不同于常人的境界。
身后似乎有人喊了一声,她回头一望,恍惚间似乎见到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他们笑盈盈地望着自己,就如同那张全家福一样。回过神来,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有些东西,在这一刻悄然释怀了。
科研于这个女孩来说,就是一束光,她在成长的路上追寻着这一束光,这是她认为她活在世上的意义。她的光,是近在咫尺的冰冷仪器,也是远在天边的炽热红日,生命不息,追寻不止。家庭的变故曾熄灭了她世界里的所有光,但那位哥哥的照顾和她所热爱的事业又点燃了一根根蜡烛,她凭借着这一点点光,终将黑暗驱散,迎来新的人生。
......
微风轻轻拂过,我捧着脸坐在门槛上,看着摇椅上的太奶奶,像小时候一样听她讲故事,讲她年轻时候的所见所闻。她的眼睛微微眯着,轻柔而又缓慢地讲着那个女孩的故事。我没有说出我的烦心事,太奶奶也没有问,但来时的那股燥热已被慢慢抚平,困扰多日的烦心事也找到了答案。
“那后来呢,女孩的失语症有被治好吗?”
太奶奶望着落日余晖,笑而不语,我突然意识到,这一次太奶奶是在讲她自己的故事。说到科研,她的眼里像盛了漫天星河,我明白,那就是她一辈子所追寻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