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陽光透過樹葉的細縫,灑落一地的回憶。 兩年前,走在這條校園小道上,樹木才栽下不久,如今已成蔚然成蔭,曾經的青春彷彿近在咫尺。 聽著窗邊傳來老師的授課聲,彷彿有一雙大手,把我拉回了那個曾經的課堂。
初中的歷史老師姓夏,是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人,有著中年男人該有的少髮,常年穿著屬於中國知識份子的特色西裝,裡面的白色襯衣有多次洗滌留下的痕跡。在我的眼裡,夏老師就是古板、木訥的代名詞;完全跟青春兩個字不沾邊,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老師把我領入知識的國度。
"歐洲大地是哲學的起源地,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著早期人類對生命起源的詢問,對宇宙萬物的思考!" 夏老師拿著手裡的歷史課本聲音抑揚頓挫的說道。手裡的書本密密麻麻的寫滿了文字,泛黃的書頁也可以推測出書本主人的年齡應該也有些歲月。。 在記憶的海洋裡,我的思緒也漫不經心的飄散開來,回憶著歷史中的一個個人物,一個個故事情節。
在那個封建的時代里,希臘有一名先賢名叫蘇格拉底,他曾經說過一句話: "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 正是有了這樣對人生自覺的反思,蘇格拉底成為了希臘哲學的大家。在這樣精神的指引下,希臘哲學成為了西方哲學的先導。
拿著今天的世界地圖,在距離我們千年遙遠的古代歐洲,在那片海岸狹長線上,有著令人懶散的地中海氣候。聞著清香的橄欖油,或許沒有人會知道這片土地將在百年之後被世界所銘記,被銘記的理由或許不是物質而是所謂的"愛智慧",哲學的先導! 西元前八世紀到西元前六世紀早期的希臘哲學,青年智者們通過自覺地反思和對人類起源和宇宙萬物的思考,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中心從神轉移到了人的身上,這是對宗教,也就是對神的絕對挑戰。湛藍的天空引起了人們對宇宙萬物的無限遐想,"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神,神來自何方? "如果有,又有誰真正的見過呢? 神到人、湛藍的大海到蔚藍的天空,從思考到反思。 開啟了人類對理性探索的大門。
這是一次青春的反思,是人類追求自身解放運動的親身實踐。人的一生,青春有過只有一回, 想著以前的初中生活,大家都是兩點一線的學習,教室到宿舍,看著一本本厚重的教材,一張張雪白的試卷彷彿要淹沒掉整個課桌,而反思卻顯得是那麼的奢侈。 校園的道路與兩年前相比明顯是翻新過的,最主要的少了許多的裂痕和坑窪。
哦,對了,我還記起來,在這邊沃土上養育了偉大的西方哲學先導蘇格拉底,他的父親是名雕刻家,母親是位助產富,家庭出身十分的普通,他曾經說過"我的母親是個助產婆,我要追隨她的腳步,我是個精神上的助產士,幫助別人產生他們自己的思想。 "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透過這話,我們可審視出,他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但是,這句話在歐洲,我們卻見到了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
從初一到初三的內容是神學到自然科學的崛起,是生病時的祈禱到醫院的建設,是愚昧無知到近代科學的積澱,是伽利略到柏拉圖到蘇格拉底。當第一次工業革命席捲歐洲,日不落帝國的光芒照耀全世界的時候,此時的人類手裡握著日月星辰,對未來充滿了無數的遐想,科學文化也進入到了另外的一個時代。
夏老師講述的歐洲啟蒙運動史就是歐洲人反思的文化史,青春的歐洲人,以青春的思考,為歐洲創造了近兩個世紀的輝煌。 回想起初來時那稚嫩的臉龐,覺得眼前這一切是那麼的諷刺。 一直以主人自覺的自己居然只是其中一個無名的過客,和所有人一樣,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突然發現,那傾聽了你早起晨讀絮語的教學樓不是為你而守候的時候,校園也轉眼淪為了陌生。 就像夏老師口中的近現代史一樣。
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代,內憂加外患讓重病纏身的清王朝積重難返,1840年英國人用鴉片打開了閉關了近一個世紀的中國大門,也讓中國人第一次見識到了科技革命所帶來的巨大力量,鴉片的大量銷售,機器化的生產帶來的是商品成本的低價和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相比,手工生產率無疑與機器相差甚遠,經濟的落後帶來是政治的失敗,從割地賠款到賣國求榮, 從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無數中國的有志之士開始探尋救國圖存的道路。 孫中山先生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 多少先進知識份子多麼希望能夠有一陣浩氣長風。 喚起大眾,衛我中華一脈同。
那是20世紀,中國知識份子的思考,他們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國家,如今站在校園的道路上,我反而多了那麼一絲坦然和慰藉。看著眼前的校園和幾年前相比煥然一新的青石板小道,增添了許多的綠植,仿彿都在訴說著這個校園,這個國家在走向繁榮富強;聽著老師鏗鏘有力的授課聲,學弟學妹的讀書聲,仿彿都在向世界發出中國正在崛起的信號。
天色漸漸昏暗,一個人在校園的小道上不知不覺走了很久,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是歷史的見證者,但在中國的今天,我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者,青春的自覺就是以青春之我,實踐強國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