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起“光”的時候,能夠給我們什麼聯想呢?光明?正義?又或者是迅速?其實,這些都沒有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對於我來說,“光”是一種知識,同時我們的使命就是使人類文明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因此知識就是永遠的光。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人類沒有前人的知識和經驗,這個社會便無法發展與繼續傳承,最終,人會變成純粹為了生存的“動物”。
常常說,人類的火種就是知識,它推動了人類的發展,讓後代繼續擔任傳遞它的責任。在這背後,這裡的光是怎麼來呢?人類的智慧,鑄造了發明與創新;而發明和創新的原理,成為了被傳遞的知識。那麼,真正的光便是人類的智慧。
但是這樣說的話,知識就不是“永遠的光”嗎?並不是,我們可以在這裡做一個比喻:“人的智慧,就像是擁有無限電動勢的電池;而連接電池的導線便是我們的社會環境;電子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發光的燈就是知識,而整個電路系統便是我們的人類。”這個比喻是說在社會裡,人的智慧推動著我們去讓知識的光永遠傳遞出去。因此,知識和人類的智慧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知識是永遠的光,讓這樣的光點亮的,正是人類的智慧。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承擔著傳承知識的責任,我們都是光的傳遞者,都是將智慧轉化成知識的一份子。因為我們都是在前人經驗和智慧的基礎上繼續向前。前人的經驗積累及傳遞讓我們很容易獲得知識,而知識傳遞的光榮任務不光落在前輩身上,也落在我們的身上。讓知識的光越發光亮的,正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傳遞與疊加作用所締造的傳奇。
每一個傳奇的背後,總有一段成為傳奇的歷史。而人類為了探索自己身處的環境,正如上文所述,人要不斷學習進步,才能夠讓知識的光傳遞開。那麼作為一個“閉環電路”的社會,必須要有一個把控著人類的光能夠穩定而且確保其越發光亮的“增幅器”,這個“增幅器”便是學校。
學校在人類傳遞知識的“光”中起到承前啟後的“增流”作用。它讓每一個“電子”都注入更加多的動能,讓在電路上的燈泡能夠在更短時間內,轉換更多的電能為光能,讓人類的光輝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燦爛的一頁;讓人類的探索,在茫茫宇宙星海中,發光發亮;更讓人類的存在,在蒼穹之下,更加獨特。
總而言之,知識的光是經過人類數千年文明的沉澱與昇華、傳承與創新,最終變成永遠在遞增亮度的光芒。這束知識的光,照亮了前人的經驗,照亮了當代人的行進,更照亮了後來者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