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曹忆涵 单春霞 江苏
时间:2021-11-14 点击量:256 推荐量:0 评论数:
				

一身诗意千寻瀑

喜欢待在面朝食堂玻璃窗的最外边一排,手中持一碗尚温热的粥,六月远眺玫瑰色的夕阳在地平线那端流连,十一月俯瞰雾气爬上窗朦胧了路灯从梧桐叶缝里漏出来的葳蕤灯光,夜空的蓝黑色褶皱在一起。微微眯起眼睛,试图聚焦某一个点,却又往往因为确定不了目标而放弃。 我认定我在追寻,却又迷茫于追寻着什么。迷茫是生活宝盒下垫着的蒙了灰的不起眼绒布,我们都渴望在宝盒里再装上些荣誉来点缀生活,却往往徘徊在无穷无尽的迷茫里不知所措。 “你为什么总喝粥呢?”怀前抱着满满两杯炸串的同学一边吞咽着油腻腻的炸串着一边无意向我问起。“……”我静默着想了许久,脑海里只充斥着汪曾祺那句“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却还是欲言又止。这句话在人声鼎沸的嘈杂食堂里未免来得太突兀、格格不入。好在这位同学本就只是随口问起,没有再追问。 是什么?为什么?也许只是在平庸的生活里追寻一点诗意,在烟火气里偶尔追寻着清雅脱俗,在浓油赤酱里追寻着如粥如水一般的利万物而不争。却往往保持缄默不语,以免显得过于矫情不合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未曾想过有一场邂逅的开始,是因为文学的结缘。回想起那次脱口而出对《洛神赋》的浅薄了解,始料不及会有这样的际遇。 “同学,你刚刚的话有个地方需要指正,《洛神赋》和甄后没有关系。”她义正词严地说道。“可我了解到的是《洛神赋》写的是甄后。”我没几分底气盯着她,我读诗向来有不深究作者和创作背景毛病,轻信了不少杜撰传言。本以为也不是大事,没想到她会刨根问底。 她又来找我,带着许多权威话语,洋洋洒洒,厚厚一沓纸。“‘《文选·洛神赋》注载子建感甄事,极为荒谬……然则《洛神》一赋,乃其悲君臣之道否,哀骨肉之分离,托为神人永绝之词,潜处太阴,寄心君王,贞女之死靡他,忠臣有死无贰之志,小说家附会“感甄”,李善不知而误采之,不独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乐府正义》” “你怎么这么计较啊?”我问她。 “这不是计较,是你对历史不够尊重严谨。而且子建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洛神赋》是写给甄后这一观点漏洞百出,实在是无稽之谈,只能说唐代话本小说对后世影响太大。大部分历史学家考究更偏向认为这首赋寄心帝王。《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鄄”通“甄”,曹植曾任鄄城王,“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她侃侃而谈。 我不言语,赧然轻轻点了点头。她滔滔不绝讲了许多,每逢讲到子建诗时她眼睛笑着眯成了一弯月牙……末了,她无奈叹了一声“大家都听信唐朝话本的,听取自己想要听的,又有几个人能带着严谨态度深究历史真相呢?更有甚者连《洛神赋》都不知道,只记得小学必备古诗里《七步诗》的作者好像叫曹植,甚至……连子建都不认识。”她伤感于身边同学文化的缺失,又好像伤感于曹子建的一生。 “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愿意静下心来打开一本书,在一本书里消磨整个黄昏。”我看着她,惺惺相惜,好像邂逅了另一个自己。柴静说过“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 ………… ​在食堂就餐时,才知道她也常端着一碗粥,思绪和目光一齐飘向窗外。 于是窗外的风景,都成了对话中流露出的喜悦,邂逅一腔诗意,和落日余晖,微弱灯光撞个满怀,伴着粥的温热,两人的娓娓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