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黑暗,就无所谓光的存在。
是了,所以身处黑暗中追寻那光一缕、梦一场,就成为古古今今多少人的毕生所为。
然而,追寻何,就能邂逅何吗?
这话应当是会使很多埋骨地下之人发笑的。追寻路上,一点偏见、一点诽谤,都能轻易摧毁他们的一生信仰。尽管人们无法总能邂逅自己所求,但总有人会拾起他们在追光路上身上遗落的光,让他们在千百年后盛放。
于是,伍子胥的追寻与邂逅的人生,得以在历史漫漫长河中留下星光点点,熠熠生辉。
他追寻,追寻一个为父兄报仇的契机。于是,他苦学广才,坚定不移,十年如一日,终长成才华出众的少年人,意气风发,被吴王阖闾尊为重臣。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在追寻什么、想要什么——一份家族荣辱的改写。这是何等困难。仇家为谁?楚国君主。自身为谁?吴国臣子·。但他够坚忍,哪怕楚平王已去,都漂不淡他追寻的执念。他终邂逅了他想要的——亲自攻入楚都,开棺戮尸楚平王,让父兄得以安眠。
暂且将如此做的合理性搁置。他得到了,便又开始新的追寻。
他自这场顺心遂意的邂逅全身心信他的主、信他的王、信他的国。他以家情汇入国义,他想要助他追寻的吴国强盛、吞并、称霸。这次的追寻之路并不容易,吴王夫差不似先王那样宠信,他就励精图治,营造繁华姑苏;百般上谏无果,他就一劝再劝,百死无悔。他劝杀勾践、劝灭越国、推良策、行善治,桩桩件件无疑都能让吴国走向国富兵强。
可惜而可叹,不知是“峣峣者易折”,还是“天地不仁”,尽管他这次更努力去追、去寻,命运没有再次垂怜他,邂逅的只有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之人的暗害,戏剧性的、如他的父兄一样,受谗言诬陷倚齐反吴,赐死自戕而亡。他在生命尽头,只留下“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一句赌气、恼怒或是失望的话。如其言,他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可这并不是他所期望的。他如果泉下有知,是否会后悔鞠躬尽瘁却两头皆空?他也许会叹“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他也许会怒其不争,他也许会恨遇人不淑。但无从得知了。一切惆怅、遗恨,只能通通嫁祸给宿命。他叛国了吗?没有。他冤吗?并不。乱世何来冤案?时人大概只留给他一些讶异、惋惜、厌恶、笑嘲、鄙夷。
但,时人所评,非世人所评,更非后人所评。他的行孝重义、家国豪情、强韧意志,是被多少历史的过客称赞的。他未追到他理想中的光,但他邂逅了新的光——一片黑暗中他成为了一种光亮。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当日的渺渺俗尘、凌云壮志、情爱嫉恨,都被史书只言片语寥寥略过。毕竟白衣苍狗、沧海桑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追寻与邂逅是子虚乌有,即便最终他邂逅的不是他本想要的。
他的遭遇是他追寻与邂逅的一生上的墨滴,但并没有毁去这幅画,画仍旧独特而夺目。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他没能诸事皆顺。
但他永远在追寻光的路上。
他邂逅了成为光的结局。
他成为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