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邵琦 唐海曦 上海
时间:2021-11-14 点击量:227 推荐量:0 评论数:
				

影子的联想

秋季的黄昏,一个凄清的时节。 我的视线透过窗户,投向窗外。天已半黑,远处高楼之影三三两两,参差不齐;近看树影婆娑,一种孤独寂寥之感油然而生。再观窗内,一盏台灯,一支竹笔,一杯香茗。 这正是我为了毕业后,各自分散的同窗们,而做诗之景。平铺的稿纸上,一抹笔尖的影子跃然浮现,模糊的勾勒不出边际,黯淡的仿若无物。 伴随着纸笔的“莎莎”声,一行娟秀的字迹从影子中诞生而出,一句诗文便就着影子的渲染氤氲而出。 “青街落雨湿绛门,浓云捎雾冷屏风……” 不知怎么忽然想到当年落魄时的青莲居士了,或许是有着相似的愁绪吧。犹记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句。一幅月下的清冷之景缓缓浮现在我的面前:一人身着白衣,略带几分出尘,在皎洁的明月下举杯邀明月共饮。明月、诗人、月影……三者共同谱写了这传唱千年的佳话。 可当他在深深愁绪下,泼墨挥毫记述这一切时,又可曾注意到了,“对影三人”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四人?笔影,笔尖的影子,永远是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门的深情寄托。它犹如一个高明的音乐家,将作者满腹的情愁化作一个个汉字,展现在诗人面前。纵使古代字字珠玉的诗词和出类拔萃的散文有些已是散失,可这纤细的笔影却一直传承至今,落在我们和古代无数贤士的笔下案上。 不知不觉间,诗句已落成颔联。 “凭轩伏案翻诗乱,欲忘旧景还思恩……” 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里,愁绪却淡了几分。许是和久违的同窗分开太久了罢;许是刚才太白的诗文让我有所同感;又或许是那对笔尖影子的联想淡薄了我的愁绪?估计是的吧。 古代的离愁别恨哪个没有笔墨书影的身影?答案是:没有。古往今来,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等经典到我现在苦思冥想的诗文,哪一篇不是依靠笔墨传承下来,又有哪些绮丽的诗句不曾经过笔影的洗礼?无论是抒情明志也好,称述功德也罢,又有哪个场面缺少得了这透明却真实存在的影子? 忽然发现,我写诗的初衷,不也是那份对笔影的追求吗? “佳人环佩犹在耳,陌伞轻扇映玉筝……” 思绪不过一瞬间,诗文却丝毫没有停顿。 我的思绪在这一刻,又回到了我们曾经共度的时光。曾几何时,我们“共阅秋水如鸳蝶,与女闲歌似宝黛。”(自作诗文)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那段时日中,我们共有的目标便是学业了。顺其自然,一抹笔影便是我们最早的相识,也是最后的落幕。 仔细想想,现在委实没有很多人在用纸笔了,属于笔影的时代大概也寿终正寝了,现今笔影唯一所存留的“遗孀”估计也只剩了作业罢。像我这样还在执笔写诗的人又还有几个呢? 尾联的诗句落下了。 “锦绣怎堪绘其颜,此意纵得也无神。” 我到最后也找不出更好的结尾了,或者说无心再仔细斟酌了,姑且先作罢吧。 随手搁下手中的笔,手中已尽是汗渍。笔,落了;笔影,未落。 随手拿起手边香茗,依旧温暖如初。诗兴,终了;诗意,未终。 那一刻。 秋景、笔影、诗兴、古今、历经、愁绪……还有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