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赛区 ×
联系组委会:010-81058152 联系网站:
  zwdsgw@163.com   随时欢迎您的来信咨询!
登录/注册

组别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赛区
高中组 0 张堰婷 黄昊 浙江
时间:2021-11-14 点击量:220 推荐量:0 评论数:
				

立己修身的自觉

立己修身的自觉 张堰婷 孔子曾说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若想达到仁,便可以达到。此句看似将仁的境界轻描淡写了,然而,孔子想强调的,并不是仁的简单易达性,而是人们内心向仁的自觉性。自觉,既包含着对自我的发现与认知,也包含着对自我的审视与反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而对于正值青春的我们来说,自觉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青春,我们究竟应注重什么?追求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或许,先秦百家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立己修身。 青春,为人生这座大厦的打着地基,未来的发展与绽放都与此息息相关。《礼记》中写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道德经》中也写道,“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想要在长大后有所成就,就必须经由一个由内向外“推”的过程,就必须注重现在对自我的培养,也就是立己修身——这一青春的自觉。 本文将以老子和孔子的观点为例,论证青春立己修身的自觉的重要性。 老子和孔子,看似一个主张“无为”,一个主张“有为”,其实并不对立。他们的同一点,就在于“立己修身”。 从儒家观点来看,人性善,因此应从内心出发,修身养性,并扩而充之,使火始燃,泉始达。从道家观点看,万物由无生,本身就具有无限的潜在性与可能性。在老子看来,正己修身,就是回归自我本真,回归生命最原始的状态。 《道德经》中写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万物的根源是虚空状态的,而其所发挥的作用却是永不穷竭的。其中还写道,“反者,道之动”。万物纷纭万变,最终又总是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根——虚静状态的。因此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虚”中蕴含着无限的创造因子,告诫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莫在人世纷嚣中乱了心智,莫“自矜”“自伐”。而应“无为”,返回清静虚空的状态,在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状态下内自省,修身而立己。 同样与无为一脉相承的柔弱、不争的观点。只有在“柔弱”“处下”“不争”的状态中,人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世界。“为而不恃”“为而不争”,人们不再把持,不再争夺,不再伸展一己的占有欲,相反,把重点转向自己,转向对自身的修炼上,成就自我。 其实,与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相似,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仍是要人去“为”的。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也不是无所成就,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他依然鼓励人们去行动,去创生。先“为”自我,在正心立己后,再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天下。老子的静,不是木然不动,裹足不前,而是“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在沉默、内省中爆发的过程。 就如《棋王》中不为乱世所扰,沉浸棋道的王一生,无论是浩劫的烽火、狂热的人心,还是离情别意,内伤外侮,都未曾搅动他心中的宁静,他对棋的痴迷。在棋道中,他心外无物,复归宁谧,最终在隐忍中爆发,一鸣惊人。青春不应浪费在急急忙忙地求功求名之中,不应该沉湎于匆促浮华、繁忙急躁之中。在人人都想要跳过“修身”去跨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界,立己修身的自觉,让我们从中跳脱,回归内心,重新审视外物与自我,对价值进行重估。我们重新质问自己,人生的目标真的只是追求考试第一而别无其他吗?我们现在所做的,真的是自己喜欢热爱的吗?在盲目的刷题中,我们是否忽略了人生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在人世究竟沉沦、被遮蔽了多少?我们还保存着多少本真? 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每个人心中。立己修身的自觉,使我们在混乱的世界中保持清醒,明确前进的方向,完善自我,从而不失其所,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