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飘香,一院子的沁人心脾。
年少时,每次回老家,总喜欢坐在院子那棵大槐树下,抬头望枝叶筛下的星光点点,轻嗅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花香。
静谧的夜色中,奶奶总喜欢唠叨这棵槐树的来历:“这是当年你太爷爷种下的,小家伙,你太爷爷可厉害了,当年打鬼子,他们趴在玉米堆后面一动不动……”奶奶的乡音夹杂着粗砺感,眼神里满是自豪和骄傲,我一直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光亮才能烘焙出如此直达心意的暖意?
我从没见过太爷爷,唯一的联系是这棵大槐树,他种树,我闻花香。
有一天,我忽然做了一个梦,梦里的场景分明就是奶奶描述的情形:高高堆起的玉米棒子,砰砰作响的子弹……月色如水,却有火光点点;昆虫低鸣,却有枪声尖啸。在战火中,我隐约看见一队人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作战,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虽然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但每个人都在发光,连缀起来即可照亮夜空。
次日清晨,耳畔的轰鸣渐渐消散,温暖的日光透过窗檐层层叠叠、斑斑驳驳地铺满整个房间,轻柔而有力地包裹着我,驱散掉周身的寒意——一如昨晚的战士们。刹那间,我若有所思,如果历史是一本书的话,太爷爷和我分属不同的页码,但情节起承转合,遥遥相望之间,草蛇灰线已是有迹可寻。
如果没有太爷爷一代人的浴血奋战,肯定没有我们这代人的岁月静好。但他们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有没有想过会有我们这么一代人,学习是在明亮的教室里,出行是飞机高铁之类的交通工具,自由而幸福。
带着诸多疑问,我想向爷爷奶奶探听更多太爷爷的消息,但让我吃惊的是,除了参加民兵打鬼子这段经历外,太爷爷就是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在土地上劳作,勤快而忠厚。我想从太爷爷身上探寻那个时代,探寻太爷爷内心真实的想法,但却无功而返。
十四岁那年,我有幸来到北京的抗日战争纪念馆,那巍峨高筑的墙体承载了一段血迹斑斑的历史。巨幅的灯箱和大量声、光、电等现代化陈列手段,无一不使本就令人触目惊心的战争更加震撼。14块红色大理石牌,镌刻着一千多名烈士的英名,字字泣血。转过头来,“无名英烈”雕塑矗立正中,悲壮而豪迈。一场场战争的图景恍惚间扑面而来,啼哭的婴孩、悲鸣的母亲、年迈的老者一一闪过。我仿佛置身其中,只觉恨意满怀、义愤填膺。
这应该是那代人共同的感受吧,山河飘零、国将不国、任人践踏、毫无尊严,我们的土地被占领,我们的自由被束缚,我们的生命被威胁,我们的生存被摧残。有血性的中国人哪一个愿意苟且偷生,哪一个愿意浑浑噩噩?
我的太爷爷,千千万万个普通农民中的一个,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作为中国人中的一员,他和自己的乡亲一起抗击敌人,让侵略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不屈和坚强。
历史是一本书,不同的时代写在不同的页码,但这本书有一个大大的名字:中国。
数年之后,当我成为一名高中生时,我读到了方志敏烈士的著作《可爱的中国》,有几句话深深震撼了我: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这句话肯定代表了那个年代所有愿意为国家命运奋斗中国人的心声,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在坎坷中寻求希望。而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国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盛世,正如他们那代人之所愿。我们这代人虽未和他们那代人谋面,但薪火相传,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又是一脉相连。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举国上下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努力,我们这代人会迅速成长起来,以吾辈所学,报效祖国,泱泱神州,必将兴国安邦,盛世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