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是永远的光亮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刘梓涵 指导教师 李继朋
花散终有期,万亩稻穗立如昔,只是旧人归故里。
我曾无数次听说过他的名字:在书本上,在饭桌上,在人世间。有人说,他是看着人们吃完午饭才欣慰地离开人世的,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做一粒填饱人间的种子”,袁隆平曾经如此讲道。当然,他没有辜负自己的梦想,要知道,不久以前,普通百姓吃一顿饱饭都是奢望。他以一生的心血,给了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袁隆平在大学演讲时,曾有过学生问他:“是什么促使您学农救国的呢?”他微微一笑,慢条斯理的讲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数年前,他还在读小学时,老师曾经组织大家参观种植园,见到了长势喜人的果蔬与令人惬意无比的田园,他便从此开始喜欢上了土地。之后看了一部电影,名为《摩登时代》,电影中主人公家窗外葡萄架上轻盈圆润的果实,那种自然悠闲的氛围又一次深深打动了他,让他彻底决定以后要躬身农业。不过现实是不同的,此后他见到的大多是土地的贫瘠与产量的稀薄。故事最后他不无幽默地说:“如果早知道学农这么辛苦,当时肯定是不会学了。”引得全场笑声迭起,不是对这位老人的嘲讽,而是大家发自真心被他的淳朴所打动。由青丝而白发,这样一位堪称国家功臣的老人初衷不改,始终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以和蔼可亲的神态与平易近人的心态,映射出他人性的光辉。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不知从何时开始,他老人家弯腰扶稻的背影已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
2021年,这背影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仍记得小学的一篇《十里长街送总理》,人们站在街边,压低帽檐,每个人都默不作声,只听见微微的抽泣声,天也黑了下来,与天同色的灵车在人群中间驶过,人们恭送总理的离去。如此压抑而悲痛的意境,我却始终无法感同身受。但是十年后,我终于体会到了当时发自人们心底的悲鸣。袁老走的那天,人们齐聚在大街两侧,不约而同地高呼:“袁老,一路走好!”电视里传出的声音深深打动了我。与君相别离,不知何日是归期,亦如朝露转瞬息,袁老不会离去,他已经永驻于人们的心里。这时我看到了镜头中一闪而过的画面,那是一簇簇迎风飘摇颗粒饱满的稻田,在正午艳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
原野上,清风拂过,稻穗随风而舞,发出沙沙声响,那是由他金色的意志化成的一望无际的稻田,这稻田生机勃勃,滋养着所有奋斗不息的人们。而今,袁老已远去,此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风吹稻香,就是他灵魂的回响。
清风吹醒荷下梦,回首不见种稻人。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袁老,我们永远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