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从小对我说,他让人们远离饥饿,用金黄带来希望,他是人民的光,人民的大英雄。我便对这名大英雄充满了敬仰与好奇。
直到一次,我在希望的稻田里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农民的灰黄面孔上,是坚定的目光,看着金黄的水稻,那一刻,他就是我的光,我的希望!他,就是袁隆平。
年少时的袁隆平处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他看着因饥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小小的少年心便有了伟大的志向,就是让人民远离饥饿,便不顾全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农业,要知道那个年代,大家拼命读书就为了逃离农村,而袁隆平却选择逆行而上,走进农村,投入到农业研究中去。
毕业后的袁隆平,在农村的一家中学教书,老年的袁隆平再回忆起这个地方时,说“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而在这里,他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田埂,烈日当空,当其他农民在榕树下歇息时,袁隆平却依然在烈日下劳动。
偶然的机会,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由此灵光一现,萌生了研究杂交水稻的念头,然而,他的想法却与传统的遗传观点相悖,所以它的周围充斥着嘲笑,但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究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可这杂交水稻却是如此的艰难,在研究的前期阶段,他和新婚妻子连续两年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寻找植株,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植株。不仅如此,他的秧苗不止一次被人为破坏,试验田全部被毁,可他从不放弃,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重新做起。
就这样,二十多年的风吹日晒,三千余次反复试验,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把青春献给了金黄的稻田,稻田也以丰绩来回报。
他是一位农民,却是一位伟大的农民,杂交水稻的成功并没有阻挡他继续努力的脚步,接着,他又辗转多地,到北美,非洲去考察、教学,让世界的人民远离饥饿,可远不止这些,他又投入到海水稻的研究中,为中国海水稻的研发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面对记者,袁老也说起了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我这个实验田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好高兴就做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新一批杂交水稻已如高梁般毅然挺立,这硕果,如您所愿!
他是在稻田里耕耘一生的农民,是记者前幽默风趣的老者,是逗猫拌嘴吃零食的老顽童,也是人人敬畏的大英雄。而他,也倒在了自己最心爱的稻田里。
“人间稻米满仓,禾下且乘凉,送别袁老”我们总以为他是神农,却不曾想他也会离开。那天,医院前的三捆水稻,是对袁老崇高的敬意。如果天堂有模样,那一定满是稻花香!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伟人走了,但伟人的光依旧光明如初,他永远是我的大英雄,是我们仰望苍穹时去追寻一个在科学和自然天空中发出耀眼光芒的明星!
伟人的光也如明灯般也指引了我前进的道路,作为青少年的我,也将努力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向伟人致敬,努力追寻梦想,不负青春,努力奋斗,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希望的稻田里,春风拂过,稻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