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月光洒在每个人身上,让回家的路有方向。
——题记
上次回故乡已经是三年前了,柔和月光照在一张已经破破烂烂的小桌子前,桌上放着一张纸,上面的标题是《关于调离A地的申请书》,小张拿着笔,始终签不下自己的名字。
来到这里了五年,远走他乡,还是没有完成当年自己的愿望,小张有些失望,来到这荒漠深处,黄沙飞扬,早已习惯了这里生活的小张,又有些彷徨,是不是做错了决定?是不是走错了方向?或许当时本不该选择来到这样一个深度贫困的乡村里,而去选择当时导师推荐自己就业的生物化学方面,也许会有更大的成就吧,小张失落的想到。小张站起来,绕着狭小的屋子走了一圈,寒冷的风从窗纸中挤进,小张不禁打了个寒颤,走出小屋,柔和的月光抚摸着小张的脸庞,抬头看看夜空,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天空。
小张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村落,破烂的砖瓦房,那时一个大哥哥来到村里,带领着乡亲们致富,虽不记得那脸庞,却依旧记得那一句句有力量的话语“大家要相信我,我是党中央下派下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我们村一定会有光明的明天!”小张擦拭了被自己眼泪染湿的脸庞,露出了坚毅的目光,一字未发,走回屋内,拿起那张纸,狠狠的撕碎。小张又走出去,看着远方的村落,眼中仿佛又多了什么。
小张在此后的一个月,深走访,远探查,决定带领乡亲们开挖水渠,保证乡亲们的用水,并且准备种一种叫沙棘的植物,小张调查到,沙棘这种植物,不仅能涵养水土,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后可以作为本地特产出售,使村子富起来,月光照耀下,他又开始挨家挨户敲门,向乡亲们讲述自己的计划,起初,乡亲们用一种近乎鄙夷的眼光看着他,甚至不等他讲完,就一把将门摔上,然而,一次又一次冰冷、无情的拒绝没有使小张灰心,更激起了他昂扬的斗志,再一次、又一次的敲门,终于,乡亲们被小张的坚持所打动了,决定相信小张。一位乡亲握住小张的手说:“穷,我们这一辈就好了,我们一定要让下一辈过上好日子”。
小张明白,自己被寄予了乡亲们的厚望,在水渠开工期间,小张总是冲在前端,干最苦最累的活,种沙棘时,小张四处奔走,请专家教导、传授技术,不知不觉中,村民们也把小张当成了一家人。
当深夜的月光再次伴随小张签下那张单子时,时光如电,已过去三十年了,小张从岗位上退休了,水渠早已建好,沙棘早已遍地,而乡亲们的屋子,早已不似以前那般寒酸,而是变得楼房林立,乡亲们收入增长,生活美满。
小张选择以后在这里定居,他还记得离开故乡时母亲对他的叮嘱“儿呀,你要记得啊,每一个将要去的地方,都是素未谋面的故乡”。
小张在心中默默说道“是的,这是我对故乡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