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历史中见到南京,在诗中读到南京,于是看见各代的人眼中的南京。譬如刘禹锡,虽然他并非南京人,但南京人总会用他的诗来介绍自己城市,诸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诸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如“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但有趣的是刘禹锡本人从未到过南京,他对于南京的追寻或许存在于前人的书卷,而在自己的想象中邂逅了南京。
南京是一个总能在乱世中获得重生的城市,它依稀是某个王朝逝去的背影,同时也孕育了那一个个没落王朝曾经的辉煌。几经磨难,几番繁荣,有人赞美,有人惋惜。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到底是怎样?怀着这个疑惑,我开始了追寻。
走在街上,雨不声不响地停了,却仍弥漫着淡淡的雾霭,将万物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只有远处的摩天大楼露出隐隐约约的棱角。街上是呼啸往来的汽车,将路边的积水激起又洒下。这便是南京再普通不过的一副街景,我心下顿生无趣,正欲拔步往回时,一抹新绿闯入眼帘,走进,却是一个曲径通幽的小巷。
龙格窗,马头墙。飞檐翘脚,粉墙黛瓦。雾气不知在何时已经散去,斜阳脉脉。举头仰望,天空只得一线,不见夕阳,却寻得云霞似锦,流转澄明的华光。屋檐上颗颗细碎的水珠,滑至瓦缝聚成水流滑落,又敲打在青石板上,叮叮咚咚地撒了一地。恍惚间,我仿佛身至乌衣巷,听见燕子的啼叫,就是不知道梦得在感叹世事变迁之余,有没有也预想过旧地今时的景象呢?
像是一只飞倦了的鸟,收拢起翅膀,残阳一转身,就落进了黑色的陷阱里。几片挣扎的云朵,是一些折断的羽毛,在天边凌乱的漂游。路灯亮了。一座千年前的城市,燃起了满城的灯火,就像是东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花朵。漫步至一处夜市,耳边瞬间充斥着各种小贩的叫卖声。不由得想起了张恨水老先生曾经说过,南京连卖菜翁身上都散发着一股烟水气。他闲暇时还特别喜欢去城南的夫子庙,那里的青石板积淀着千年的风雨,那里的黛瓦白墙见证了百年世事纷扰,那里静静流淌的秦淮河水,看惯了人间寒暑交替,春秋轮回。尽管千百年来秦淮风光朱颜已改,但庙门前满满当当的露天摊,仍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芸芸众生。
追思逐绪,信步而行,不知不觉中,我已踱至一条小河。其边上的老建筑,依然精神奕奕地站在一旁,对着这面细长的镜子,淡然地观赏起自己清瘦的倒影。微风终于按捺不住,从树枝上溜了下来,拉动了晶莹透彻的水帘。安谧的河面,被风一扯,便粼粼成碎片,闪着诱人的金光。走近,低头,见这金色碎片组成一个又一个的影像和事迹,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李煜,“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还有“偶然买宅秦淮,殊觉胜于乡里”的吴敬梓。是啊,正是因为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志士上下求索,我们才得以邂逅到一个不再背负着伤痛的金陵,只留下纯粹的美了。
继续向前,看见河的一旁有一团白汽氤氲不散,恍然似入了仙境。“阿要辣油啊?”,听到热情的乡音,向前一探,原来是一家鸭血粉丝店。点了单,很快,一碗鸭血粉丝就被端上了桌。晶莹剔透的粉丝,鲜嫩褐红的鸭血,旁边散落着肥肥的油果子、葱翠的香菜,还有喷香的鸭肝、卷曲的鸭肠做伴。再加上一勺红红的辣油淋在汤上,令人食指大动。用筷子卷起几根送入口中,温热的美好瞬间由血液传送至四肢。
许是因为美食在口,心情也蓦地豁然开朗起来了。尽管前人都感慨南京的帝王之气,赞叹它的历史厚度,唏嘘它承载的哀痛,但于我来说,我的家乡或许不必须要有这些深刻的内涵。就如今晚我所邂逅的,一句亲切的方言,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粉丝汤,便足以在我的脑海里了了勾勒出故乡的模样了。
夜像纸浸了墨,缀着几颗星,晕染了整个天空。夜空之下,南京城内万家灯火,更比繁星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