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究竟有什麼東西能和太陽一樣永恆不變?人生是有限的,終有一死,當到達人生的盡頭時,是否就代表我們甚麽都已完結了?
孩子還未出生,準父母都會憧憬着自己的寶寶究竟是什麼樣子?是否聰明,將來會有甚麼成就?可惜,現實總是殘酷的。《星期日檔案》曾經報導過一名「長不大」的小孩,仍讓我記憶猶新。劉志傑在六歲的時候,被評為有嚴重智力障礙。當時他已三十九歲,卻只有十八個月的智力。白髮斑駁的劉老太太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三年前還曾中風,以致行動不便。但她仍堅持每周至少帶志傑外出一次,因為志傑很喜歡乘坐公共汽車欣賞沿途風景。她雖然每一次帶志傑外出都會感到筋疲力盡,但她認為只要能看到兒子高興的樣子,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年近八旬的劉老先生六年前也患上了大腸癌,為了養活妻兒,他仍堅持每天工作,但他並不覺得苦,反而為一家人能齊齊整整地一起生活而感恩。當記者問到他們的心願時,他們只希望能陪伴在兒子身邊的時間可以長一些,亦希望當他們離世後,志傑能繼續有尊嚴地活下去。《力報》也曾採訪過一位居於澳門,有一個重度腦癱孩子的母親——平平的媽媽。在訪問期間,她不時低頭看着渾身像棉花糖一樣癱軟在她懷裏的平平,心裏不是滋味,但眼神裏卻充滿慈愛。她只有一個願望,就是要照顧好兒子,讓他學會喊一聲媽媽。但她心裏明白,可能她這輩子都不能聽到兒子喊媽媽。每次想到孩子的未來,她的心情就十分沉重,她擔心自己百年歸老,沒有人可以像她一樣無微不至地照料平平。對她來説,平平雖然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但他依舊是她的小天使,是她生命裏的一縷陽光。有人會感到疑惑,一個患有智力障礙的人和一個患有腦癱的人,一生也要別人來照顧,是父母的一個負累,但為甚麽志傑的父母和平平的母親都願意無條件地為他們付出無盡的愛呢?就只因為志傑和平平是他們的兒子!當他們死後,可能只剩下一縷頭髮、一堆骨頭、一碗骨灰,但我相信志傑和平平永遠不會忘記父母親對他們不離不棄的愛!身處俗世中,衆生皆苦,總有人身處深淵,亦不忘追逐愛的光亮。
俗語有云:「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經緯線》曾經報導過一對無兒無女的老夫婦,他們到老仍然十分恩愛和甜蜜。他們每天會一起到菜市場、一起手牽手散步、互相照顧對方。可是,六十歲的桂花和她的丈夫身體都相繼出現毛病。她的丈夫在三年前中風,導致行動不便,半邊身體癱瘓,至今也要以輪椅代步。自此,丈夫的飲食起居和家中的大小事務都依靠妻子獨力承担。但禍不單行,心力交瘁的桂花突然在家中暈倒,經過醫生檢查後,發現她有心律不正的問題,要留院做心臟手術,得悉自己的情況時,她激動地哭求醫生讓她馬上出院,因為她害怕丈夫沒有人照顧。當桂花被問到他們夫妻總有一日會相繼離世,她眼泛淚光,她不敢去想,只希望能永遠牽着丈夫的手,陪伴在側。她知道自己只是在逞强,因為她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總會有一天她無法照顧丈夫。可是,因為她深愛着對方,只要自己剩下一口氣,她也會全心全意,盡力照顧他。她知道假如換轉自己是行動不便的一方,丈夫也會像她一樣全心全意地照料她。不論他們那一位先離世,在世的一方都會有無盡的哀思,因為愛已永永遠遠鎸印在他們腦海的深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最近上映的《媽媽的神奇小子》呢?但相信大家都認識這位神奇小子,他就是曾奪得廿六面金牌,包括七次世錦賽冠軍、六次奧運冠軍,還五度打破世界紀錄的蘇樺偉,他的成就我固然佩服,但我更佩服他的媽媽。蘇樺偉在一次訪問說過:「媽媽的愛令我跑得更快,她比我付出更多。」究竟蘇媽媽為他付出了甚麽?蘇樺偉出生時,因為黃疸病而導致他有嚴重弱聽和全身痙攣的後遺症,醫生建議蘇媽媽放棄搶救,因為醫生覺得一個嚴重殘障的人士將來也沒有甚麽前途。當時蘇媽媽斬釘截鐵地拒絕,她下定決心,無論她的兒子將來怎樣不濟,她也會全心全意地照顧他。蘇樺偉起步比人慢,四歲才學會走路,但一次偶然機會,他被香港殘奧會的潘教練發掘,自此,他就不斷衝,不斷追,希望可以從後趕上。蘇樺偉知道媽媽是他背後強大的後盾,無論發生什麼事,媽媽都會守護着他。他知道媽媽對他的愛是真摯的,是永恆不滅的。因此,他很克苦地接受艱辛的訓練,誓要在比賽場上取得輝煌的成績,令媽媽可以為他感到自豪!蘇樺偉和蘇媽媽都成為了對方的動力,不管他們在那裏,他們的心也是連在一起的!真正愛一個人是會無時無刻地為對方着想,為對方不斷向前衝。
人類對死亡存有恐懼,因為愛;人類不斷尋找人生的價值,因為愛;人類死後能永遠留下的,亦只有愛。父母最疼愛的,是自己的孩子;夫妻最疼愛的,是對方;生存之所以有意義,因為愛。就像香港殘奧會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説過:「撞車讓我人生更精彩。」因為截肢後,讓他感受到家人的愛,特別是他患癌的「神奇媽媽」。只要有愛,便會帶來無窮的力量。
死亡反映出愛的珍貴和價值,讓我們明白生命應該把握愛的機會。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説:「在死亡中歸為一體是愛的實現。」而死亡也因為愛而獲得了永恆,因為愛是永遠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