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拨弄,乐音澎湃,而音止韵散。茶叶起舞,香远益清,而茶尽韵离。唯有笔墨挥洒,才显出纸上之韵——纸上,一钩一横一点一画, 凝聚而成书。笔之韵,亦书之韵,淡定文雅,绵绵不断。
笔,描绘了四季景致,行云流水般的文字由笔尖注入书中。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幅春色盎然图跃于纸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轴夏日清新图绘于书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纸秋季萧索词抒于牍间。
在千百年前,有一群青年探索着救国教民的道路。22岁的鲁迅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学医,想以此来强国。但麻木的中国人无论体格多么强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和示众的材料。要教治国人的灵魂,必须唤醒民众,所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决心以笔作刀与黑暗做斗争,以文字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齐白石先生在抗日时期日军占领北平时,闭门谢客,但日伪汉奸仍不断前去骚扰,齐白石老先生在大门上贴上“停止卖画”以示自己的民族气节,愤怒的日伪汉奸没收了他的存款,扰乱他的画室,他提笔作画来抒发自己的苦闷与义愤。他在《群鼠图》上题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他又在《螃蟹》上题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出志土用笔来抒发自己的胸怀。
荡气回肠的言辞,因笔而永世长存。曹孟德一挥而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观沧海抒豪情。杜子美愤概而写,“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忧国民思天下。苏东坡把酒执笔,“大江东去,浪淘尽”,赏月饮酒。陆放翁颤颤而立, “夜阑卧听风吹雨”,心怀社稷念苍生。古今风流,因为有了一支笔,才能直抒胸臆。更教后人高瞻远嘱,放眼天下。
世间种种,人心所欲,皆由笔而录之。观书,更能观笔之睿智,试看三国鼎立,称霸天下,刀光剑影,运筹帷幄,彰显智者情怀。细窥红楼内,哭啼笑语,蘅芜潇湘,试才对诗,表露金陵情缘,小小橘灯,件着冰心走过昏黑山谷。叮当驼铃,伴着三毛越过大漠。沉沉钟声,伴着卡西莫多走问善良的天堂......
也态万象,笔一一诉说,书一一珍藏。有了神笔,才有了永恒的故事。笔,让世界闪闪发光,让古今文人志士,风流人物的思想情怀闪闪发光。
书与笔相拥,书便有了魂。笔与人起舞,笔便有了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