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与邂逅
人一生追寻爱与被爱,追寻个体的完整。
就此,灵魂得以邂逅,自我得以超脱。
人生来具有追寻爱的本能。牙牙学语时,我们渴望母亲的体贴入微和关怀备至。风华正茂时,我们渴望密友的高山流水和清风高谊。而立之年时,我们渴望伴侣的举案齐眉和肝胆相照。
爱是永恒的话题。正如英国诗人约翰·朵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纵然是独立的个体,却从不剥落于世界,并无往不受到于客体所散发的姿容和气息的吸引。在每个境界里,我们都在等待着一段玄妙至极的关系,它或许看似悄无声息、波澜不惊,实则寄托着万语千言、翻江倒海一般的灵魂感召。
“关系哲学”大师马丁·布伯曾说过:“自体永远寻找客体,而我永远寻找你”。我们在互相追寻之中得以管窥彼此物质的相似和精神的共振。我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思考,创造,之所以保持悲悯和遵从本性,之所以坚定最高尚的情怀和最珍贵的理想,是因为不懈地追寻着这个世界上的客体,是因为与客体的存在心神交汇,对客体的本质完全通融,与客体呼吸和律动共鸣共生。
然而并非所有的追寻都能让我们邂逅真爱。真正的爱囊括了世界上最客观和包容的品格。联系是爱的必要条件,无私是爱的验金石,擦肩而过不是并肩作战,蓦然一瞥不是双目相通。联系是被动和主动的综合体,因此在真正充满联系的爱之中,选择就意味着着被选择,追寻就意味着邂逅,我奔向你,你涌入我,两者不分先后,同时发生。真正的邂逅不需要私心、求索或预期,甚至不需要外在的介质,因为促成了邂逅的不是两者之间的桥梁,而是双方与生俱来且亘古不变的本性。
在追寻爱之中真正邂逅的是自我。柏拉图曾提出过一个理论:所有的人的原初形态都是球形的两个人,有着两个头四只手四条腿,但由于宙斯忌惮完整的人类过于强大,就将他们从中间一分为二,于是现世的人类不断着追寻自己的另一半。邂逅爱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一份独特性,同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1”,而是还在演化的“0”。
邂逅的过程中,我们片面而单薄的自我意识开始不断地迸发出火花,光芒四射,不断交融和碰撞,最后产生迭代和重构,当我们双方互相镶嵌和完整对方的灵魂,彼此感应和确认时,我们才演变成了完整的两个“1”,并在此之上结合成为亲密无间的“2”。
此时我们既确证了彼此的独一无二,又告别了彼此的独一无二,因为在此之后,我将无我,你将无你,局部和整体同时消失,内外的侵蚀和挣扎同时停止,自然地发展为一个要素齐全的存在。而这同时构建的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系,我们共同碰撞出的思维最终会照亮双方的自我灵魂。邂逅爱后我们产生了更完整、更清晰、更强大的自我,曾经对自我的怀疑在双方共同的探索和审视之中得到验证,像两块拼图重合的同时也填满对方的缝隙,由此即使肉体不相融,灵魂却超脱躯壳都限制而邂逅,相融。
现世生活里,我们至死不渝地追寻着真正的爱,于此中邂逅客体的灵魂,于此之中邂逅对完整自我的深层领略。
漆黑长夜里,漫长岁月中,在冗长的跋涉和追寻之后,自体邂逅了客体。我们的思维在时代的潮流中穿插交织;我们的信仰互相闪耀,绽放出烈焰般的彼岸花;我们在自我探寻中接收人文主义的感召;我们看到历史,诗篇,文明的光辉;我们高举随风飘扬的旗帜,我们执拗又热血地唱响理想主义者鲜艳而滚烫的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