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与邂逅
濮阳市一高 高一210班 李祎想
林花春红,来去匆匆,许在空山新雨后,许是一瞥惊鸿间。那一天,我邂逅了诗词,便未再停下追寻的脚步。
正午的日光切割着世界的明暗,巨大的落地书架前,书页里浮动的芸叶香气中,我窥见了一角明丽,听见另一个世界一声铮然的裂帛之音。一束光,刺破千年,适我愿兮,掠我心间。
追寻与求索,从那天起便萦于耳畔。唐风宋雨的羁绊,带给我无数忻然和震撼,汉魏风骨的苍凉,更让人难以释怀。
从蒹葭苍苍到庚寅以降,从北斗桂浆到身登青云,从平烟落日到竹杖胜马。我试图寻找,这些缀玉联珠的词藻和横槊赋诗的激情究竟来自于哪里?是什么让他们泣血而歌《式微》与《硕鼠》?是什么令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是什么支持着穷途的李白依然“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古”?面对着浩然回荡的金声玉振,我不禁心下惘然——这些诗人词人与这些黄钟大吕之声的根到底在哪里?
莽莽榛榛的文化之林里,尚且渺小的我只能不停地追寻。
在数不清的晨钟暮鼓里,我常常手持书卷,于一墙微动花影下细细吟哦,却总有一点侥幸的渴望,一道神赐之光劈空而来,如引我发现诗词一样,带我寻源究根。可是并没有,回答我的是只有发梢上牵动的明月和袖中斟满的花香——那束光,需要你自己的寻找啊!心念颤动间,我恍然,知道要足够地品诗析词,与诗词之根的邂逅,就在满径的虎墨沉香尽头。
累月经年,记录桌前伏案身影的只有指尖的一层薄茧。在《楚辞》《诗经》《全唐诗》《全宋词》蝉翼一样的书页里,我看见文人骚客的悲喜,看见庙堂之高的忧民和江湖之远的忧君。更看见他们仰天而问,江枫渔火,哭呼昭王,挑灯看剑。在一尺有余的书桌前,我却听见吹竹的风,欢喜的雨,溅泪的花,拂岸的绿。似乎也在字里行间穿过尘埃,与那征人共采兰泽芳草,再寄远道。看孟德怎样酾酒临江,叹日苦多,再与老杜一道梦怀李白,暂停酒杯。诵读那些至今依然铿锵有如金石之声的平仄诗句,我总感觉在悄然逼近一个真相。
又是一个阴雨沉沉的午后,信手翻开书,赫然映入眼底是早已烂熟的句子——“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一遍读起,却又是不同的味道,眼前似乎又是岳鹏举,为国泪流满面。
一道微光自心头亮起,这次,我没再错过它。
不论出身麻衣草履,还是钟鸣鼎食,不论是天山南麓,还是燕山之围,不论是曹操谢眺,还是秦观柳永,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华夏儿女。
他们都有对黄土黑发的眷恋,都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都挚爱着这里的寸土掬水。
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中国人。
那束光在我眼前,终于汇成璀璨的星河。这天午后,我与中国的诗词有了最美的邂逅。
辅导老师:郭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