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队长,空间站的能量供应只能再撑一年了!”航天员王海胜向队长李探宇汇报道。“怎么办啊,那我们岂不是得随着空间站消失在宇宙中?”一旁地刘国强焦急地跺脚。“让我想想!”队长李探宇托着下巴沉思着,“队长,我们可以联系地球上的人,让他们接我们回去,让空间站自己把能量慢慢耗掉!”王海胜兴奋地说。“不行!”李探宇一口回绝,“中国人花两年时间,实施了11次飞行任务才建成的空间站,我们岂能轻易的把它抛弃?”这时,在一旁久久未发声的俄国人安德烈说话了,“我们可以联系地球人,让他们建立一个巨型能量供应网,实施跨越时空的能量充电!一年的时间还来得及。”“好!”李探宇鼓起掌来,这主意好!”听到这儿,王海胜也不由的竖起了大拇指。
时间来到2080年,这是中国空间站里的一段对话。早在2022年,中国建造好了自己的空间站,并建成了国家太空实验室,50多年来,中国科技力量已惊人的强大,为了维护空间站的稳寂静,航天员李探宇、王海胜、刘国强以及中俄友好建交大使安德烈成了空间站常驻成员,他们已经在空间站上一起生活了几年,进行了上百次太空实验,这不,他们现在却遇上了难题。
“队长,我现在去和地球人联系!”王海胜自告奋勇道。“队长,我再试试能不能让俄罗斯帮上忙!”安德烈提议着。“队长,我就在旁边配合着他们”刘国强一本正经道。“好!好!”看着大家积极回应的样子,队长欣喜地露出了笑容。
王海胜熟练地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向地球发送着信号,看着显示屏上的指示灯一下一下地闪烁着,他急切的心也跟着“扑通扑通”地跳动。终于,地球人收到了消息,回应了信息。地球那方的人迅速汇报中国国家航天局,请求允许搭建能量供应基地,选址于群山深处一个十分“安静”的天然洼地。中国国家航天局爽快批准了,于是基地搭建工作立即展开。而安德烈那边,没基多大力气就获得了俄罗斯的支持。俄罗斯派出国家最好的科学家以及最先进的设备前住中国。收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队长心中松口气,整个空间站的人都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王海胜时刻与地球人保持联系,时时汇报工程进展成果,与此同时,俄罗斯派出的队伍也已到达。两国队伍协同合作,制定了“能量充电”计划,分配好工作,紧张而有序地执行起来,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动用了最好的人才。队长看到了这些,欣慰地笑了。
一个月过去,基地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然后现在,又碰上了一个难题:到哪儿去找这么大的能量呢?按照计划,要精确算好空间站运行到小山沟上方的时间,发射一个巨型能量网,将空间站笼罩住,在短短的时间内,连接上空间站充电系统,迅速实现能量供应。然而,这种能量要力量巨大且要射程远,因此恐怕得制造一个芯片了。
60年代,世界经历了一个大变局,已构建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芯片技术已不再是一个短板,已经能与美国并驾齐驱。这次,要制造一个巨能量的芯片,或许得融合中美两国的最新技术了。地球上负责这次计划的指挥官张志伟陷入了玩思。怎么办?为了保护空间站,只能去求助了。
张志伟向美国制造芯片总部发送了求助信息,没想到美国国家宇航局立即同意了,二话不说,调用了大批科学家前住中国,“人美已构建了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守望相助!”美方说。“太感谢了!”张志伟感动地握紧了他们的手。“我们再联系法方、英方……一起来执行‘能量充电’计划吧!”美方提议道,“太好了!”张志伟激动极了。
接下来的三个月,中、美、法……合力打造了一个巨能量的芯片,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空间站运行到预定轨道上方。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下午1时09分,空间站运行到了小山沟上方,完美的与能量对接,实现了充电的过程。“成功了!”队长欢呼,“太棒了!”“正因为有了这些国家的帮助,我们才能够成功!”刘国强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很好的!”约翰道。
此次事件,后来便美其名曰“能量充电“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