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人生當中,總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會遇到一些重大困難,正如黑暗一樣讓我找不到方向,但偏偏在這種時候,我們欲會發現從中的好,黎巴嫩也曾說過:除了通過黑暗的道路,人們不會找到光明。
黑暗和光明本身一體,交織出我們人生的起伏。海倫•凱勒是一名聾啞作家,在她一歲半的時候,因一場病,腦部受到的傷害,從那時起,她失去了聽力和視力,連可以說話的能力都沒消失,這是一件多麼令人痛心的事!看不到,聽不見,說不出,還能怎麼生活下去?但她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雖然她看不見光,去努力地追逐著,認認真真地去感受生活,在她漆黑的歲月中她遇到了重要的指路人——安妮•沙莉文。她是海倫的啟蒙老師。她沒有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跟據海倫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天性,以引導海倫對知識的興趣出發,讓海倫從一個心智未開少女孩逐漸成一個知書達理、才華橫溢的青年,直到她進入大學。安妮的愛心、耐心和毅力,給海倫自信和力量。
安妮把光傳給海倫,海倫跨過重重困難,用觸覺和心感也把老師的光輝傳給世界,她是首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人,先後出版了14部著作,她致力於幫助殘疾人,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 去各地演講,成為了照亮別人的光。
傑出的人才幾乎都會經歷許多的黑暗,才能迎來光明。張海迪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幾次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以她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15歲時跟隨父母,下放到農村,給孩子當起老師。她認為只要心還在跳,就要努力學習。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學習,但靠自學完成小學到大學的專業課程,也學會了四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並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鼓勵著失意的人們,給我們散發著光。海迪也曾說過:“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下人間。”她在最黑暗的那段人生,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淵,同時又把別人都拉了出來。每個人都會經歷黑暗,有些人會選擇放棄,有些人會選擇繼續奔跑。相比海倫凱勒和張海迪,我們有著健康的身體,一切的感官都存在,我們更應該跟著光,學習光的精神。
黑暗與光明總是相互交替著,休戚相關,拼接出我們崢嶸的嵗月。
它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地方是我們會把愛和光傳遞, 讓熠熠的光點,交織出一張星網,在同一天空下驅走了嚴寒夜晚的黑暗,引領每個迷失方向的人。
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要用它尋找光明,更要學習在黑暗中成長,在黑暗中探索屬於自己的光。迷糊時跟著光,學習成為光,懂得散發光,我們會在閃閃發光的交匯點遇見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