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永远的光亮
时间的威力无限,它磨损着一切,万物都在它的绝对力量前归于尘土,万象变迁。但如化作燃料的植被,圣人的骨骸虽已消散,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烙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
精神思想著于典藉,寄于诗歌。《论语》《老子》,儒家、道家思想之经典,孔丘、李耳精神之集合,中华思想文化源头活水之代表。他们将“仁”与“道”的思想渗入我们的骨髓。衍生出玄学、天理,修养生息、灭绝人欲。他们的光亮提高我们的修养,增强着社会责任。近代的中国深受民族危机之泥潭,先生发出《呐喊》、作出《狂人日记》,为我们展显出当时的疯狂社会,表达出内心深处对于民族安危之担忧,“横眉冷对千夫指”之气节,我们仿佛能看见先生那炽红的心脏,带火的眼神,散发着光芒的身躯。
“安得广厦千万间”那是心中只存他人的无私;“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是仗剑走天涯的洒脱,“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是满腔热血,却不受重要、报国无门的无奈叹息;“踏破贺兰山阙”那是咬牙于“靖康之耻”誓用金戈铁马扫除外敌的豪情壮志!范仲淹著《岳阳楼记》那不仅是洞庭盛景,更是不同于迁客骚人,而远近皆忧的忧国之心;毛泽东书《沁园春.长沙》那是站于橘子州头,不仅是看壮阔江景,更是彰显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形象;闻一多写出《红烛》那不仅是表现红烛的“无私”,它更是要烧沸世人的血,唤醒人民之斗志,照亮着黑暗,散发着精神的光亮。典藉里的中国,诗歌之中的文化,写的是文字,筑的是精神,记录着中华文化之长河。中华文化之光芒,以永恒的精神,光亮中华民族前进方向。
当国家的政策不再适应于当前的发展,法律制度便需要革新,便要有人站出来变法,但变革势必会损害顽固党的利益,商鞅、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康有为、梁启超等等。他们无不只为了一个目标——“富国强兵”,不但他们不惧“五马分尸”,不怕如“六君子”般庄严倒下,这便是变法的精神,爱国之精神。
爱国精神也似乎是所有精神所努力的目标,不仅于文字伟人们更凭行动来实现。自始皇统一以来,民族的凝聚力便由此激发,自“何尊”刻“中国”之后,中华观念便深入人心,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便从此时光亮。
从古至今,无论朝廷如何,壮士的忠心始终不变,他们封狼居胥,他们台州抗倭,他们虎门销烟,他们背刻“精忠报国”,他们愿取丹青照汗青,他们愿做中国最后的脊梁。
这种精神也在民族存亡之时,更加在人们的心中闪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目标,深扎于人们的心底。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那些志士们以自己的身躯做为燃料,照亮革命前进的方向。面对外侵,他们怀着一腔热血,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传颂着舍身报国的信念与精神,艰苦卓绝,赢得了第一次的完全胜利,面对内战,他们有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无论铁钳、老凳也休想改变,纵使高昂头颅倒在刑场,也不愿让内心的光亮为之暗淡,最终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的力量使中华民族恒屹立于世界之林。
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们,以体肤抵御严寒,以米粉填充肠胃,以胸口抵住枪口,以永恒的丰碑立于长津湖之上。以身躯作为祖国的壁垒,精神的光亮使他们突破了生理的极限,让麦克阿瑟感到了畏惧,令美军乃至整个美国感到震颤,他们再没有胆量去跨过“三八线”和日后的“一七线”去直面这光亮的威力。
在那个中华民族欲等再次腾飞的时代,他们是"两弹一星"的创造者,是护卫油田的"铁人",也是为“人民公仆”。他们感染着那一代人,照耀新一代的人。雷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尽善事,看似无法震天撼地,但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却用他的精神造就了新时代下的无数雷锋,和现代的时代楷模一起,他们延续着这份光亮,让这刚刚苏醒的雄狮终发出这惊世一吼。
但在前人的创造的安稳环境,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在舒适中忘却了这份精神,丧失了斗志,甚至出现了偏差。他们失去了尚武的精神,选择了矫揉造作;他们放弃了努力,选择娱乐至上;他们忘却了爱国,选择了崇洋媚外;他们甚至认错了价值观,变为社会之毒瘤。他们忘却了战争,只记得胜利,他们经不得清朝被西洋的瓜分,日本在中国的暴行,美国的核威胁,苏联的百万钢铁洪流压至边疆,他们看不见日本对罪行的否认,美国对中东的轰炸,欧洲对中国的舆论围攻。他们不知道“尊严只在剑锋之上”,他们在国外的科研可能成为将来对中国的威胁,他们本应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本应手举火炬来继承这份精神的光亮!我们应在心中埋下精神的火种,我们应将这份烈焰永恒。
精神是永远光亮的,他由前人点燃,后人薪火相传,一代以一代人的传承造就这永恒不灭的圣洁火焰,它照耀着泱泱大国的每一寸土地,它深埋在每一个中华儿女之心中,它烙印在每一帧历史长卷之中。它的光亮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在漫漫长夜中望见黎明,让中华再次伟大!精神光亮的永恒,中华光耀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