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苍穹
第一幕
画外音:永远有多远,未来有多长。他翻过多少座崇山峻岭,走遍多少个窝凼,攻克多少道难题,熬过多少个艰难的日日夜夜,在生命的最后22载光华,只为追逐心中的梦想,他是中国的骄傲,人类的文明将不断闪耀光芒。
南仁东(旁白):科学是我的信仰,我热爱她,穷尽一生去追求,但永远不会摸到那个顶。我的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如果FAST有一点瑕疵, 我们就对不起国家,因为它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我知道留给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声音渐大】。一个留着八字胡、戴着眼镜、个儿不高、挺拔的身影,从晨曦中向我们走来……
【国际大会会场,前场中央会议室坐着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代表。背景音从轻音乐渐变安静,灯光渐亮,几个外国人从背景里走过去,着灰色西装、打着红色领带的南仁东和同事工程师李总、工程师孙总在前后场的明暗交界处小声交谈。】
科学家代表:我们认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信号。
【灯光转向南仁东,他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陷入沉思中,忽然他眼睛一亮,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生根发芽】
南仁东:(转过头对着同事,非常激动地)国外要建造射电望远镜,咱们也建一个吧!
同事工程师李总: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才25米,要建一个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从 25 米到 500 米,其间的难度可不是 475 米,而是十万八千里。
【同事工程师李总无奈地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同事工程师孙总:是啊,建设这样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已不是一个严密的科学工程,还是一个难度巨大的建设工程。
南仁东(慷慨激昂地):老李、老孙,我们不能再忍受中国在这一领域被别人甩下,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赶超的契机,要让祖国的天文事业位于强国之林。
同事工程师孙总:南总,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是抛开昂贵的造价不说,去哪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啊?建造这么大的射电望远镜,有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
【南仁东面向观众,目光中含着自信】
南仁东:我们一定能解决面临的困难,一定能造出自己的望远镜,连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取名“FAST”,就是“追赶”的意思。
【南仁东从口袋里摸出一包香烟,同事工程师李总指了指会议桌前的指示牌“No Smoking”】
同事工程师李总:南总,您看这……不能抽呀。
南仁东:Now Smoking
【听了南仁东幽默的回答,三个人忍不住一起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仿佛有穿透力一样,传得很远很远……】
第二幕
【半亮】
【野外大窝凼,荒无人烟,到处是杂草乱石。天阴沉沉的,乌云密布,乌鸦的叫声在山中一遍遍回响,风吹得枯黄的蒿草哗哗响。】
【南仁东穿着藏青色外套、牛仔裤和工程师小王在场中央,一脸的疲惫憔悴。】
【南仁东从带的包里拿出星空图,打开手电筒照地图】
工程师小王:老师,这里的环境适合吗?
南仁东:这里啊,附近5公里半径没有一个乡镇,就电磁条件而言,完全没有问题。我认为这个窝凼就工程开挖量来说也很合适,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
工程师小王:(担忧地)老师,太好了,您在大山跋涉寻找了12年,终于发现作为台址的最佳点了!可是FAST这个项目,不是我们想干就能干的?
南仁东(严厉地):怎么不可能?我们现在就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是要做点事情的,不去做怎么知道不能呢,哪个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呢。
工程师小王(敬佩地):老师,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您在天文、绘画、金属工艺、无线电等方面无一不精,就是因为您一直在坚持学习啊!
【天开始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
【工程师小张和2个工人从右边快速上场】
南仁东:你们怎么来了?
【瓢泼大雨像倒下来一样】
工程师小张:雨下大了,现在很危险,我们快回去吧,我们特意来找您的。
【话音刚落,只听见响声震天,远处的山峰瞬间便整体坍塌下来,山洪裹夹着砂石泥土,飞奔的泥浆将树连根拔起,向着山底飞泄而来】
众人(高喊):泥石流来了!泥石流来了!快跑!快跑!
【南仁东没跑几步就摔倒在地上,捂住胸口,脸色发白】
南仁东:我的心脏很难受,马上得吃几片心脏药……
【南仁东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药瓶,从瓶里倒出几颗救心丸吞下】
【南仁东在工程师小王、小张搀扶下连滚带爬着到了垭口】
众人:好险啊,差一点我们就都没命了!
【暗】
第三幕
【嘈杂忙碌施工现场,机器声、车轮声、人声不绝于耳,灰尘、砂土、空气混杂在一起……
南仁东头戴蓝色安全帽、身穿蓝色工作服,和4名技术工人一起检查施工进展】
【亮】
【学生甲从右边快速上场】
学生甲:(气喘吁吁地)南老师!
南仁东:怎么了?
学生甲:(依然上气不接下气地)钢索组网结构疲劳试验已做了很多次,还是无法达到工程标准!
南仁东:还是不行吗?我去看看。
学生甲:南老师,您都6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现在天太冷了,我还是陪您回去吧。
南仁东:我们还是赶紧去看看,研发团队已经制定了10种方案,进行了近百次的试验,我相信一定能研制出索网结构的。
【南仁东一阵猛咳,弯下腰来】
学生甲:(关切而焦虑地)南老师,您是不是肺又难受了,快,快回屋。
南仁东:我没事,没事……
南仁东:(平静而沙哑地)你还记得吗,我们当年的誓言。(感慨地)时间过得可真快啊,22年了。
学生甲:是啊,当年多少人不相信咱们的项目,是您的坚持,才有了今天。
南仁东:唉,但现在我年龄大了,可能没法看到天眼为我们国家真正做出贡献的那天了。
【南仁东向左边招手,学生乙从左边上场将外套递给南仁东】
南仁东:(艰难地)来,你们两个,现在啊,也都成为了天文学家,我可能不能继续陪你们,陪我们团队,陪着天眼,继续走下去了。
【南仁东又一阵猛咳,学生甲送上水杯,南仁东喝水】
南仁东:屈原《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类之所以脱颖而出,从低等的生命演化成现代这样,出现了文明,就是因为有一种对未知探索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什么发现、发明都不会出现。以后望远镜就交给你们了。
我相信你们,相信中国天文,能走得更远。
学生甲、乙:老师,我们一定会的,您放心吧。
南仁东(欣慰地微笑着,不断地点头)
【暗】
【深邃的蓝色天空,群星熠熠闪烁】
【除南仁东,全体人员上场坐在座位上】
【亮】
【发言人从右边上场并到发言台前,台前花团锦簇,背景音欢快】
发言人:(昂扬地)“中国天眼”设施运行以来稳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将正式向全球开放。
【全体人员起立鼓掌,鼓掌持续一段时间】
画外音: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画外音:美丽的宇宙太空,正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到无垠的广袤。南仁东先生,为了当年的承诺,您用生命渲染着中国天文的画卷,如流星般点亮夜空,将星辰大海,在每个中国人的面前展开。看这银河辉煌,有我们太多的未知和希望,我们终将沿着您走过的路走向未来……
【全体人员上前谢幕】